今日(7月23日),「選舉觀察計劃」及香港民意研究所就民主派2020立法會選舉35+初選觀察會見傳媒,「選舉觀察計劃」成員陳家洛認為,有逾60萬選民參與投票的民主派初選具公信力。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認為,面對建制系統對初選投票站進行打壓的情況,選民平靜而無躁動,「應該感謝60多萬選民的參與」。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則就投票結束後,網上曾流傳電子點票的結果事件表示,要追回當晚發生的事情,需花費逾6位數字的金錢,未必值得,不如用有關資源鞏固現有系統。

陳家洛:「選舉觀察計劃」觀察結果投票具公信力

「選舉觀察計劃」成員陳家洛表示,由於香港一直以來都在遵從國際公約,因此香港的選舉要與自由民主、透明公道、問責的國際上的選舉接軌。

「選舉就是自由的選舉,沒有什麼中國特色、香港特色的說法」,陳家洛表示。

成立於去年9月的「選舉觀察計劃」旨在開發支援全港18區的選舉觀察網絡,全面檢視整個選舉過程。

曾經就11月的區議會選舉進行觀察,今日再次就民主派2020年立法會選舉初選進行了觀察,「選舉觀察計劃」希望就臨近的9月立法會選舉進行觀察,做出歷史的紀錄,「為未來留下重要證據。」

受民意研究所及民主動力的委託,「選舉觀察計劃」觀察了上周7月11、12日的民主派35+初選及公民投票。「選舉觀察計劃」的準則是沿用不同國家的準則,包括聯合國、歐洲的選舉組織及一些亞洲地區的選舉組織,以及自由選舉的網絡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從而整理出4大原則,「自由、公平、誠實、健康」。

陳家洛表示,加入「健康」的原則是因應全球疫情大爆發而做出的,「從投票到點票,是否保障了每一個參與的選民的基本公民及政治權利的同時,也兼顧了公共衛生及公眾健康的環節。」

「選舉觀察計劃」不僅限於7月11、12日兩日投票時間,在投票前的一個月已經就在跟進整個選舉的安排、部署及執行情況,最後加上總結。

「選舉觀察計劃」共派出了35位地區觀察員及195位監察員前往251間的票站,所有觀察員及監察員都必須簽署一份「同意行為守則書」,以保證在選舉期間,所有工作是在獨立進行的,「確保觀察出來的結果具有公信力,是實事求是,以事實為根據。」他們會在每2個小時呈遞1份報告。

總結報告如下:

有效觀察報告數量:2,430份;
各區票站/服務站數目:251個(原定256個,5個因故取消);
觀察票站/服務站數目:249個(99%);
參與觀察人數:230人(35位地區觀察員及195位監察員)同意行為守則:225人(未有簽署同意書的5位人士的報告並未計算在內);
未有收回的人數及報告:5人/6個報告。

陳家洛表示,今次民主派35+初選共超過60萬人投票,綜合觀察所得,投票具有公信力,「而公信力讓所有參選人都接受這一結果,這是令人欣喜的。」「無論在結果,乃至程序上都是一個成功的好的經驗,也有很多借鑑的地方,即使有不足的地方,我都很欣賞主辦單位及在地這麼多票站工作人員及選民本身都能夠積極協調。」

「選舉觀察計劃」想這次的初選主辦單位提出建議:更多時間去準備、更多的培訓及公民教育,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希望參選人能夠使用其他語言宣傳自己,鼓勵其他語言的選民積極投票等。

鍾劍華:面對建制系統打壓選民沒有躁動

鍾劍華表示,初選當日自己曾去到30多個票站進行觀察,發現在天水圍及屯門的票站都被房屋署驅趕,「結果他們就要在馬路邊搞」。

鍾劍華質疑,「為什麼民間社會做出一些對各界無損,提供平台給自願參與的人士,做一些沒有憲政力量,僅僅是表個態,我們的建制系統都要用這種方式打壓。」

「參與的選民都沒有躁動,都很平靜,排一早上的隊,就為了投出一票。這是在過去幾日沒有感謝到的那班60萬選民,希望他們繼續支持公平開放的選舉程序。」

初選電子票提前洩漏結果 鍾庭耀:需花逾6位數金錢未必值得

初選投票結束後,網上曾流傳電子點票的結果,導致主辦單位最終分階段公佈初選結果。

鍾庭耀對於點票未有完結之前洩漏了結果這一事件,他們諮詢IT技術團隊指出,如要進行完整的偵查,包括何人曾經接觸系統等,「需要花費超過6位數的金錢才有可能研究得出來當晚發生什麼事,不過仍然有機會也未必能夠找到原因,所以未必值得,不如用有關資源鞏固現有系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