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的78歲張姓老翁,一直認為住在同個屋簷下的兒子是情報局派來監視他的,因此處處提防且不時辱罵,讓為了照顧他而提早退休的兒子身心壓力難以負荷,於是尋求台北慈濟醫院失能服務中心進行諮詢後,父子倆的衝突狀況明顯減緩。

但是最近3個月,為了配合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的防疫,張姓老翁鮮少外出,沒有與外界互動,加上每日疫情資訊刺激,因而加劇情緒性反應與認知功能退化,兒子趕緊帶他回診求助。醫生立即予以衛教,並安排重回失智據點參加系列課程活動,經過幾周的調適後,張姓老翁已逐漸恢復。

失智應接受持續性治療

台北慈濟醫院失能服務中心主任李嘉富說,當大腦進入病變退化,並伴隨妄想、幻覺、性情大變、失去學習簡單事物能力等認知功能問題時,即可能為失智,必須接受持續性的協助治療。

在疫情嚴峻之時,更應保有耐心,和顏悅色地教導失智患者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等必要的防疫措施;在疫情趨緩之後,應儘速回歸原有溫暖互動的生活與治療模式。

搭配「3動」輔佐治療

李嘉富說明,以張姓老翁為例,除了既定的藥物治療外,也鼓勵搭配「3動」:運動、動腦、良好的人際互動,輔佐治療。協助失智患者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在運動時保持放鬆愉快的心情,不論是哪一種運動,對於失智患者海馬迴細胞皆能有改善;同時可依病程階段與體能尋求住家附近的社區照顧資源,譬如前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由專業人員與治療師安排課程,給予適當治療。

李嘉富強調,延緩失智,「3動」缺一不可,即使已過7旬高齡的長者,只要保持規律良好的生活習慣,仍然可充份發揮利他良能,發現自己的人生意義,使身心處於最佳狀態。

在此,李嘉富也提醒患者家屬,此輪疫情多變,在遵循政府指示做好防疫工作之餘,不可因過度憂慮,使失智患者面臨寂寞、被忽略或缺乏照料的情境中,應時刻傾聽、反覆溝通,當然最好能陪伴失智患者力行「3動」,才是維護彼此關係、照護患者健康的根本之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