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計劃推出另一個規模高達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旨在重建美國「曾經偉大」的基礎設施並增加就業,不但會帶動本土與基建相關的產業鏈發展,刺激高新技術創新,同時還會為海外(特別是中國)產業鏈重回美國創造有利條件。

特朗普總統3月31日發推文說:「美國現在的利率為「」,該是我們推動期待了幾十年的基礎設施法案的時候了。它應該是一個「非常大,且非常大膽」的計劃,兩萬億美元,並且將只專注于工作機會及重建我們過去偉大的基礎設施!」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的短短兩句推文,包含了非常豐富的資訊。

真正「轉危為機」

首先,特朗普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計劃,可以說是很好地利用了中共肺炎疫情給美國造成的經濟危機,這樣既能提升基礎設施,又會帶動經濟,是真正地要「轉危為機」。

第一財經網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的話說,「特朗普早前在競選期間就有過基礎設施建設的提議,過去四年也陸續推出過幾個版本,但始終都沒有落地。」

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時,曾承諾要斥資1萬億美元,重建道路、橋樑和港口等基礎設施。並表示這會創造幾十萬個就業機會。但後來因為資金來源及具體項目等問題,而無法真正推進。

美國在過去幾十年裡,較多專注內需和出口,在國家經濟發展的第三大塊——基建方面,卻因預算太大,涉及的問題太多,一直拖著。

美國的基礎設施普遍趨於老舊,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建設的,已經到了必須更新換代的時候了。特朗普還特地在推文中把「零」字大寫,強調現在零利率,正是獲得資金的好機會。

與以前數次遇阻的情況不同,民主黨正在考慮的第四輪經濟刺激方案中,除了加進一些補充的救助措施外,也希望能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點正好與特朗普的計劃不謀而合,讓他的計劃在國會有很大的機會通過。

前瞻50年  進一步推動高科技產業

美國趨於老化,需要更新的基建。圖為加州電網。(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美國趨於老化,需要更新的基建。圖為加州電網。(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網路媒體路德社認為,美國上次「曾經偉大」的基礎設施建造,也是前瞻了至少50年;美國的高速公路雖然用了幾十年了,但仍舊很結實,表明當初建造的時候,就考慮得很遠,在當時都是高質量高技術;不像中國的基建工程,好多都倉促上馬,也沒有長遠計劃,質量往往也不過關。

美國這次2萬億的宏大計劃,與上次一樣,同樣關乎美國未來的發展。所以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技術先進程度上,都可能會超乎人們的想像。

美國的科技界和工程界已經做好了技術準備,就是缺錢去實施。特斯拉總裁馬斯克的地下高速隧道,在內華達州已經成功做了幾公里的試驗,據信速度能達到音速以上,真要建成的話,從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可能只需1個小時。但想把這種高技術專案投入應用,就需要政府的投資。

再比如未來的無人駕駛和智慧駕駛等,單靠修改現在的高速公路肯定不行,還是無法與普通車混著用;可能新的高速公路兩邊會帶有5G中轉塔、充電站等所有高科技配套設施。

美國未來很多行業和技術的革新與發展,都可能基於先進的基礎設施,那麼現在這種在基礎設施上的巨大投資,會使美國在未來50年,在自動駕駛等很多方面都發生質的飛躍,交通事故率會下降,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帶動基建和高科技產業鏈發展

路德社認為,這次的2萬億基礎設施刺激計劃,將以基建為基點,帶動相關行業,發展一條龍產業鏈。

至於為未來而建設的基礎設施,也會刺激相關的科技行業發展。不僅僅包括5G基礎設施,還可能包括GPS衛星的生產和實際應用。

另外,美國的電網老舊,已經跟不上發展,這可能也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美國的產業鏈從中國回遷。這次全面改進基礎設施,應該有助於帶回產業鏈。

路德社認為,在上一個2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特朗普政府對於中、大型企業的救助,希望以醫藥行業為龍頭,鼓勵本土相關產業的發展,然後以此帶動在中國的相關企業回流美國。

上次的2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剛剛公佈,就已經初見成效;美國本土企業,如通用、福特和特斯拉等汽車集團,已經開始啟用原來的生產線,生產抗擊中共肺炎所急需的呼吸機;生產枕頭等床上用品的公司也開始生產醫用口罩,並且消毒口罩的技術已經通過驗證;這種技術可以讓醫用口罩重複使用20次。

4月1日,美國食藥監管局(FDA)宣佈,中國產KN95口罩不符合標準,美國不會再從中國進口口罩。

同時,中共病毒檢測盒的研製,技術也迅速發展,已經把測試時間從原來的幾天、1小時,縮短到現在的5分鐘,準確率也提高到95%;預計未來可在海關、政府和服務行業場所隨時監測使用,達到不用關門停業,同時又能準確檢測。@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