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過去又稱為「秦筆」,古箏又稱為「秦箏」。為甚麼將毛筆說成是秦筆,古箏說成秦箏呢?提起這兩件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物品,我們必須說一下「蒙恬」這位名傳千古的秦朝大將軍。蒙恬統兵三十萬,北擊匈奴;奉命修築萬里長城,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並奪取了黃河以南地區)。」「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籓籬,卻匈奴(往北驅趕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亦不敢貫弓而報怨。見《史記‧陳涉世家》。」
蒙恬的祖先是齊國人。蒙恬的祖父蒙驁,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二二一年),蒙恬由於出身將門也做了秦國的將軍,他率兵攻打齊國,大敗齊軍。秦始皇授給他內史的官職。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就派蒙恬帶領三十萬軍隊,向北驅逐戎狄,收復黃河以南的土地。修築長城,利用地理形勢,設置要塞,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逶迤綿延一萬餘里。[1]
傳說毛筆在西周時期就有了,只是不方便書寫,毛筆蘸上墨汁沒寫幾個字墨就用完了。蒙恬在帶兵打仗期間,經常要給皇帝寫奏摺,就改良了毛筆,使之更便利於書寫。故後人將毛筆稱為「秦筆」,因為蒙恬是秦朝人的緣故吧。據西晉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載:「牛亨問曰:『自古有書契已來,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筆耳。』」這是說蒙恬所改製的毛筆被稱之為「秦筆」。
筆者並未在古代的典籍中找到蒙恬造筆的具體細節,但從一些古代的詩文中能看到零星的記載,比如:南宋方回〈贈筆工楊日新〉詩:「上古蒼頡初製字,後人蒙恬始造筆。」清朝熊良鞏〈尋喬亭遺蹟與徐騎省雙溪行院碑俱不見〉詩:「武將乃造筆,中涓更造紙。」詩中的「武將」即指蒙恬;而「中涓(宦官)」指的是東漢的蔡倫。明清時期的兒童啟蒙課本《幼學瓊林.卷四》:「筆乃蒙恬所造,紙乃蔡倫所為。」
而古箏這種樂器到底是誰發明的,自古以來沒有統一的說法,但所有的傳說都與蒙恬有關。筆者認為《康熙字典》對「箏」的注釋比較全面:「《通典》箏,秦聲也。《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弦,今則十三。《風俗通》箏,蒙恬所造。」而《宋書‧志第九》引用西晉傅玄〈箏賦序〉的文章,則有另一番說道:「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世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體合法度,節究哀樂,乃仁智之器,豈亡國之臣所能關思(思考)哉?』」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箏這種樂器因為帶有秦國音樂的特色(秦聲),又與蒙恬有關,所以被稱為「秦箏」,這是肯定的。秦箏剛發明的時候是十二弦,到唐朝時改為十三弦。現今的古箏是二十一弦。至於傅玄認為蒙恬乃「亡國之臣」所以不能發明古箏,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過於偏頗。首先,蒙恬並非「亡國之臣」,他被害的時候秦朝並沒有滅亡;蒙恬也沒有背叛過秦朝。即使他是「亡國之臣」,誰規定蒙恬就不能發明古箏呢?
在唐宋詩詞中有很多關於秦箏的詩句,比如唐朝岑參〈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
汝不聞秦箏聲最苦,
五色纏弦十三柱。
怨調慢聲如欲語,
一曲未終日移午。
紅亭水木不知暑,
忽彈黃鐘和白紵。
清風颯來雲不去,
聞之酒醒淚如雨。
汝歸秦兮彈秦聲,
秦聲悲兮聊送汝。
詩中的「纏弦」是指古琴弦的一種,琴弦中對應的宮、商、角音皆用五色絲線纏弦[2],徵、羽音則用平弦。「黃鐘」指以黃鐘調為基準音的樂曲。「白紵」指樂府吳舞曲名[3]。
白居易的七律詩〈夜招晦叔〉:
庭草留霜池結冰,
黃昏鐘絕凍雲凝。
碧氈帳上正飄雪,
紅火爐前初炷燈。
高調秦箏一兩弄,
小花蠻榼二三升。
為君更奏湘神曲,
夜就儂來能不能。
詩中的「黃昏鐘絕凍雲凝」大意是:黃昏時候,附近寺院的鐘聲停了,冬天天空中的陰雲還凝聚不散。「初炷燈」的意思是「剛點上燈」;「高調秦箏一兩弄,小花蠻榼二三升」大意是:曲調高雅的秦箏彈個一兩首;用雕刻了小花圖形的南方酒器(蠻榼)裝了兩、三升美酒(等崔常侍[晦叔]來一起飲用)。
宋代晏殊〈破陣子〉:「一點淒涼愁絕意,謾道秦箏有剩弦。何曾為細傳。」秦觀〈滿庭芳〉:「東風裏,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陸游〈水龍吟〉:「惆悵年華暗換。黯銷魂、雨收雲散。鏡奩掩月,釵梁拆鳳,秦箏斜雁。」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筆者所了解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點點而已。請允許我以一首〈古箏緣〉排律詩作為結尾的感言:
蒙恬造秦筆,玉女古箏緣。
妙手鳴中曲,冰姿扣急弦。
洋洋塵慮淡,落落道心堅。
盛德吾欽慕,遺風眾相傳。
誰知浮世客,元是法中蓮。
註釋:
[1]譯自《史記‧蒙恬列傳》。
[2]宋‧沈括《夢溪補筆談‧樂律》:「琴中宮、商、角皆用纏弦,至徵則改用平弦。」文中的「五色」指「青、赤、黃、白、黑」;「五音」指「宮、商、角、徵、羽」。
[3]據《新唐書‧禮樂志下》載:「清樂三十二曲中有〈白紵〉,吳舞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