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公告表示,一名居住於錦江區望江錦園的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於康復後的居家隔離階段,接受核酸複檢後,結果再次呈現陽性,被重新收治。
隨後在2月25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透露,初步數據顯示,廣東14%的武漢肺炎出院患者出現「復陽現象」。而日本官方於2月26日表示,一位40歲日本女性出院後,又出現咳嗽、身體不適等症狀,檢測後再次確診。
消息一出,引起人們對「新冠病毒痊癒後會再次復發」的廣泛擔憂。
通常來說,感染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痊癒後,體內病毒量已經降到相當低的水平;而且對於大多數被感染者,感染過一次後,體內會出現「抗體」,不容易再被感染。這些病人再次「復陽」,可能有何原因?
病毒感染後,通常會出現抗體
探討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甚麼是抗體。抗體,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對抗特定病毒的「偵察兵」。
大部份病毒或細菌的表面都帶有其獨特的「抗原」,人體的免疫系統若不能辨識這些抗原,就會將其視其為「外敵」,並且引發一系列免疫反應與之相抗。對抗期間,人體的B淋巴細胞會轉換成漿細胞,並釋放專門對應於某種病毒或細菌獨特抗原的物質——抗體。
所以如果在某人體內檢驗出對應於某種病毒的抗體,除非他曾注射過相關的疫苗,否則就代表他曾經感染過該病毒。
這些抗體留在人體內,就如同身體訓練出的偵查部隊,日後若再遭遇相同的病毒,相對應的抗體,就會去結合該病毒的表面抗原,如同鑰匙與鎖的關係一樣,隨後迅速引發免疫反應,消滅病毒。
不過,抗體本身並不負責直接打擊病原體,而是「逮捕」病原體,將它們「上銬」,使其無法在人體內作怪。隨後抗體會趕緊呼叫身體內其它真正有破壞力的免疫細胞來消滅病原體。
抗體的保護力,因人和病毒而異
抗體存在於體內的時間以及保護能力,取決於每個人的情況。就像注射疫苗,有的人身體反應比較好,保護力就比較強;有的人體質弱一點,疫苗能夠激發的反應就比較弱,產生抗體的量就相對低。比如乙肝疫苗,根據研究,目前有1%~3%的人施打後,身體卻沒有產生抗體。
不同病毒之間也有所區別,有的病毒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會持續久一些,有的則弱一些。
比如麻疹,人只要在孩童時期得過一次麻疹,即可終身免疫;而如果得過水痘,身體雖會產生抗體,水痘病毒仍可能潛伏在體內,日後在壓力大及身體勞累時,可能就再次復發,引發「帶狀皰疹」。
一般感染病毒過後,就會有抗體產生,但是中共病毒抗體能持續多久?這需要追蹤許多案例和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複檢呈陽性,與體內病毒量變化有關
先前多次傳出核酸檢驗呈現假陰性,準確率不高。目前能確定的是,檢出陽性,代表病人體內有高病毒量;檢出陰性,不代表病人體內沒有病毒。而且檢出率與病人體內病毒量有相關。
微生物學博士、美國前Walter Reed陸軍研究所病毒系實驗室主任肖恩‧林(Sean Lin)表示:「病毒感染後,會與人體經歷一段對抗的過程,人體內的病毒量會一直變化。」
當病人的免疫系統比較好時,會將體內的病毒清除掉一部份,那麼體內病毒量就會下降。此時從患者身上採檢不到足夠的病毒樣本,那麼核酸檢驗可能就會出現陰性,但是還有少量病毒存在體內。
「過一段時間如果免疫系統又不好了,那麼病毒可能又重新得到機會進行大量的複製。」,肖恩‧林說:「只要病毒再次突破免疫系統的防線,這時病毒量又會重新恢復,所以會再次檢驗出陽性,這是很常見的情況。」
也就是說,中共肺炎患者出院時,可能由於體內病毒量低,採檢為陰性,症狀也消失,依照當時的標準,醫師判定病人康復、可以出院。而後一段時間的居家隔離期間,病毒可能又戰勝免疫系統,所以再次採檢呈現陽性。
痊癒者是否仍處「危險狀態」,尚待研究
必須注意的是,病人康復通常指的是症狀消失,但這不代表病人體內的病毒已經完全清除,只是病毒量低到無法引起症狀。
肖恩‧林進一步說,對於康復患者本人,因為體內已經有抗體,可能就沒那麼危險。可如果病毒戰勝免疫力,病毒量又高起來,還是有可能檢出陽性。而且因為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已經在之前的於病毒對抗的過程中消耗很大,所以患者病情容易再次變嚴重。
「但是這些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繫」,肖恩‧林強調,「有時候病情還會多次反覆。」
目前在中共病毒的研究中,關於不同人體組織因病毒感染如何引發病變的過程、病毒如何引起細胞因子風暴、康復病人是如何克服病毒等問題,仍然需要充份及清晰的研究報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