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許多中國企業近一個月來受到封城的影響,至今復工復產的進度有限,這對備受訂單履約壓力的出口商來說尤其頭痛。

為了舒緩出口商的壓力,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下稱貿促會)早在2月初即公告,若中國外貿商因肺炎疫情的爆發而無法履行國際合同,將核發不可抗力證明,讓業者可以免責,亦即合法毀約而不用賠償。

根據貿促會的新聞稿,截至2月22日止,該會近三周於各省份核發了至少700份的不可抗力證明,其中,受到衝擊最大的前六個縣市就佔了500份左右,代表至少40億美元的合同無法履約。

這六個縣市省份中,天津市一地無法履約的合同金額最高,達17億美元,其次是肺炎疫情重災區湖北省,發出了80份以上不可抗力證明,無法履約的合同金額約有8億美元,而江蘇省發出的不可抗力證明則最多,達282份,無法履約的合同金額約6.2億美元,深圳市也發出了89份證明,無法履約的合同金額約5.2億美元。

封城禁運 出口商訂單履約壓力備增

據湖北省貿促會的一位人員私下透露,因為封城,海空陸運禁運,省內出口商因此無法履約出貨,另外,因為省內勞工於中國新年後也無法出行、返回原工作地,使得包括如位於巴拿馬的海外工程項目,也無法如期履約,在此前提下,地方貿促會所核發的不可抗力證明,讓廠商可以免責,避免損失擴大。

但他悲觀地預測,湖北省的疫情可能要到六月才能受到控制,因此,省內出口商就算短期內可以得到國外廠商的諒解,延緩出貨,但長期而言,恐因客戶轉單而面臨永久失去訂單,甚至未來遭到索賠的風險等。

「最擔心就是說,國外客戶假如說,它急要貨的話,那麼我們中國的企業不能給予的話,它就肯定找其它國家要貨、轉單了,然後,也有可能找我們國內的企業進行索賠,這個都是有可能的。」他說。

貿促會所核發的不可抗力證明,或許可以讓出口商暫時從訂單履約的壓力中喘口氣,但最終仍無法緩解中國企業普遍面臨的債務危機。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認為,前一波的中美貿易戰,已經讓許多中國企業因為受到經濟下行的衝擊而導致債務無法如期償還,再加上這一波的肺炎疫情,債務危機已然是中國經濟中所面臨的最大威脅。

債務危機 中國經濟的不定時炸彈?

邱達生說:「中國企業現在面臨最大的一個威脅是它的債務危機,現在再加上沒辦法及時出貨,我相信,這些企業大部份也沒有辦法去負擔(無法如期履約出貨)賠償的金額,所以說,它(北京當局)當然是希望,這次的衝擊不要造成太多的企業倒閉,爆發失業潮,影響到北京的國內的治理。」

業界人士認為,前一波中美貿易戰的「灰犀牛」,再加上這一波肺炎疫情的「黑天鵝」,中共當局若無法儘快控制肺炎疫情、讓經濟回溫,中國廣大的企業恐面臨新一波的倒閉潮,以及引發後續龐大的失業潮,都將全面席捲中國的經濟,甚至威脅到中共的統治。

失業潮的風險有多大呢?

邱達生說,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指出,中美貿易大戰讓中國少掉了300萬個工作機會,雖然特朗普總統的說法略顯誇張,但這一波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遠大於中美貿易戰,若無法及時解除債務危機這顆不定時炸彈,中國失業潮的負面影響恐不容小覷。

中國企業的債務窟窿有多大?據彭博社的統計,2019年中國在岸市場違約債券的本金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約186億美元),寫下歷史新高。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則指出,中國民營企業的債券違約率從2014年的0.6%飆升至2019年前11個月的4.9%,也創下新高紀錄,企業違約債券的本金金額則從2014年的13億人民幣(1.9億美元)大幅增加至2019年前11個月的994億元(142億美元),而且,約六成企業的現金流根本不足以償付短期債務。

肺炎疫情猶如世界大戰?

在中國經營汽車配件的正陽國際總裁孫正大就以「世界大戰」來形容此次肺炎疫情對他的公司的影響,而他所面臨的潛在損失,根本不是一張不可抗力證明所能平復的。

正陽國際是專營汽車配件的中間貿易商,主要服務中東客戶,而出貨的貨源則集中來自浙江省的製造商。孫正大說,目前有約200萬美元的汽車配件訂單卡在浙江省無法出貨,雖然,緊急從台灣調貨,但台灣的貨源也有一半、約100萬美元的訂單無法出貨,因為其中關鍵組件來自中國,中國無法供貨,台灣製造商也缺料,無法出貨。

孫總裁說,供應鏈斷鏈已是事實,不過,他尚不擔心轉單,因為,客戶長期經營所累積的忠誠度外,目前中國汽車配件業世界獨大,也只有泰國和越南能少部份取代,印度貨則因品質太差,根本沒辦法用,而且他對泰國的防疫工作也沒有信心,認為泰國疫情遲早失守。

然而,只有中國能出貨的這個現況雖是優勢,但也是劣勢,因為,現在全球的汽車配件業受到中國「冰封」的影響,廠商只能「坐困愁城」,無從因應。

孫正大說:「坦白說,我們現在根本都沒有在討論這個(因應的)問題,因為現在就像是世界大戰,它大戰甚麼時候結束,我們怎麼活,我們怎麼有辦法預測呢?只能祈禱,根本沒辦法預測。」

整體而言,中共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率到底有多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率能保五?

邱達生說,綜合國際權威機構的研判,如HIS Markit、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英國諮詢公司經濟學人智囊(EIU)等,大都參考2003年SARS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約帶來一個季度的負面衝擊,也就是說,如果疫情能在三月底前獲得控制,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從6%的預估值下修0.4—0.5個百分點。

他說:「如果一季就能把疫情掌控,那麼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約在)5.5%左右;如果說,延續兩季的話,它大概就面臨保5%這樣的情況。」

不過,有「末日博士」(Dr. Doom)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裏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於周六(2月22日)接受《福斯財經網》節目訪問時指出,肺炎疫情將使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無法超過4%。他說,GDP增率從6%降至4%,代表中國經濟增長削減三分之一,這對全球貿易、信心、企業的溢出效應將會很可觀,因為中國佔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

對此,邱達生說,魯比尼的預測,代表肺炎疫情到今年底都無法獲得有效控制的最壞情況,會不會真的發生,誰也無法預測。但他同意,中國供應鏈斷鏈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很可觀,因為中國現在已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去年的經濟總量有14萬億美元之多,除了高科技產業的組裝和代工以中國為中心外,傳統產業中初步加工的中間材也來自中國,例如,全球紡織業七成的染料來自中國、全球醫藥業初步加工的原物料九成也是來自中國等,因此,中國打「噴嚏」,全球經濟很難不感冒。

相較於國際機構的預估,中國官方對經濟的看法則相對樂觀。

官方樂觀喊話 聽聽就好?

習近平在周日(2月23日)的一場疫情統籌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市可控的」。

而前中共央行委員、現任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則於周六(2月22日)發佈研究報告。他指出,2003年SARS疫情發生時,中國經濟正處於上升期、經濟加入全球化的加速期,但此次疫情發生時,中國經濟處於「下行趨穩期、全球化逆流的複雜期」,因此,在戰勝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的過程中,關鍵就是要「安全順利地實現全面復工,這比任何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都更為重要」。

李稻葵說,若疫情能夠在今年第一季得到控制,實現湖北以外的全面復工,那麼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只有負0.17個百分點;如果疫情持續到第二、第三或第四季,預計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別為負0.36、負0.55和負0.7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就算疫情到年底才能有效控制,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最壞也不會低於5.23%。

對於官方的樂觀看法,正陽國際的孫正大說:「政治喊話,聽聽就好。」#

(轉自美國之音)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