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美國從武漢撤僑的兩架包機陸續抵達聖地牙哥,將232名撤離武漢的美國公民和他們的親人送至米拉馬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Miramar),開始14天的隔離。從武漢的疫情中心到美國的隔離區,撤僑們在經歷了人生起伏後,終於又回歸正常生活。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擔心以後回中國被中共找麻煩的Tong女士說,1月5日她和丈夫及孩子回到武漢,「剛開始感覺還好,後來就覺得非常的緊張。武漢封城後,不能出門,丈夫偶爾出去買一次菜,每次回來都擔心是否會被感染。」
她說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在國內比較有人脈,但在武漢都找不到住院床位,只能去求人。她擔心自己家人沒有人脈,萬一生病了,就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鑒於疫情爆發,武漢封城,美國展開撤僑行動。Tong女士馬上聯絡了美國領事館,但首批撤僑僅載美國公民,僅僅小孩是美國公民的他們一家不符合要求,因此未能搭乘首班包機。但後來她再次與領事館聯絡,在很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回覆。他們一家三口乘坐包機,成為第二批抵達聖地牙哥的撤僑之一。
一位名為尹玉林(Yulin Yin,音譯)的撤僑乘客在推文中說,離開武漢之前,他緊張、失眠、焦慮,甚至怕人,怕碰觸到任何外面的東西。抵達隔離區的第一天晚上,他失控地哭了。他在推文中說:「我是幸運的人,因為我有得到幫助的希望。」
隔離生活並非在房間裏面牆而立。劃出的隔離區包括旅館外面的一片停車場和大片草地。隔離者可以在隔離區內活動,但不能走出隔離區。
尹玉林在推文中介紹,每天下午所有隔離者都會在大草坪上開會,屆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官員會向他們解說有關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的一些情況。
大草坪有時也會被用作球場。隔離第八天,尹玉林在推特上發出影片,影片中有兩名隔離者正在草地上踢足球。從尹玉林的影片可以看到,隔離者在散步,走路,甚至還有一群人在學習走T-台模特步。
隔離區內的生活用品有軍事基地提供的,也有來自當地社區社團的捐獻。為了照顧撤僑包機的小乘客們,基地準備了活動區域並增添了兒童書籍和玩具。
「他們想的比我們還周到」,第二架包機乘客中帶著外孫的林女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隔離區內的設施讓孩子們在隔離時一點也沒有覺得無聊。從另一個隔離者的推文中,也可以看到孩子在隔離基地盪鞦韆的照片。
林女士說,隔離區同時有義工負責中英翻譯,即使英文不通也不會有語言障礙。通知也都是中英文雙語寫成。
隔離期間的衣物清洗和房間整理也不成問題。尹玉林在推文中記錄,14天內每日定時會有人幫僑民送洗衣物及清理房間,人們只需要把髒衣服放進髒衣箱,就可以在第二天拿到清洗乾淨的衣物。
被隔離者大部份是華裔,少數西人。隔離區的餐食可能是居住期間唯一的遺憾。尹玉林在推文中透露,住宿期間有人抱怨餐飲。
Tong女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雖然知道後勤人員盡力的想把飯菜做的更有胃口,但是由於飲食習慣不一樣,飯菜還是不算可口。「但他們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泡麵、速食飯還有『老乾媽』,我知道他們都很盡力想把我們照顧的好一些。」
來自內布拉斯加(Nebraska)的查理斯·瓦瑟堡(Charles Wasserburger)在被隔離一周後曾向聖地牙哥10頻道電視表示,他非常希望能夠吃到一份外賣薄餅。俄亥俄州居民約翰·麥戈里(John McGory)也說,曾花了3至4天才要到一瓶紅酒。
在工作人員和義工的幫助下,瓦瑟堡終於在2月14日情人節收到了來自太太的禮物——一盒薄餅。而2月18日,在他完成隔離,在機場準備回家時,他又意外地收到了10頻道電視送給他的一份禮物——一塊來自當地著名的小意大利(Littel Italy)街區餐館的薄餅!
隔離14天期滿後,離營的撤離者乘坐專用巴士被送至機場或火車站,回到久違的家中,回歸正常生活。但也有人選擇在聖地牙哥再多呆幾天。家在俄亥俄州哥倫布的麥戈里選擇先跟家人在溫暖的聖地牙哥遊玩一周。
「我們不著急(回家),上次我查看那裏(俄亥俄州)氣溫僅有十度(華氏),因此我們不著急回去」,麥格裏對媒體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