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就「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進行多項研究,又調查市民對是次疫情的風險感知及心理行為反應。研究發現,本港首56名武漢肺炎確診者,近90%個案都有在病發後堵截延誤。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有關首56名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的資料,包括病發、求診、住院及被隔離的日期等等。
本港確診個案 平均發病7.62日才隔離
結果發現,近90%個案都有在病發後堵截延誤(Containment Delay)的情況。本港10宗輸入個案(沒在口岸被攔截的),堵截延誤為1.71日,本地個案的堵截延誤則平均為7.62日,最嚴重的個案更延誤了14日。愈近期被確診的個案,問題愈嚴重。大部份個案於確診前都有求醫多於一次。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表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初期病徵較輕微,或令患者病發後多番求診才被確診及隔離,增加了他們將病毒傳播給緊密接觸者的風險。他認為本港目前未算出現社區爆發,但建議若出現更多感染源頭不明的個案,政府或需考慮進一步暫停公共服務或關閉商場等措施,減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強調,現時不能掉以輕心。「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力比沙士病毒更強,前者的患者病毒量於發病第二至第三日已達高峰,即其早期感染力極強,容易於家庭群組中傳播。由於病毒有約14天的潛伏期,至少要觀察潛伏期的雙倍時間有否新增個案,才可判別疫情何時可紓緩。」
籲市民減少團體社交活動
中大醫學院又在1月24日至2月5日,以問卷訪問1,168名市民,了解港人對是次疫情的風險感知及心理行為反應。調查發現,市民對疫情的風險感知屬於高水平,88%受訪者自覺有很大機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98%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致嚴重症狀。98%受訪者對疫情表示焦慮,受訪者的平均焦慮指數為8.82分,反映他們的焦慮已達臨界點。
99.5%受訪者會留意疫情的最新發展,當中八成會主動尋找有關資訊,如有多少人確診,及受感染後應如何處理。最多受訪者認為來自醫生的疫情資訊最可信,達85%,其次是新聞廣播,有56%。只有16%相信政府發放的疫情資訊。
約90%受訪者加強了個人衛生,包括戴口罩、潔手及注重咳嗽和打噴嚏時的禮儀,並避免前往大陸。但只有分別36%及86%受訪者,能夠避免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避免社交活動及避免外出等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黃仰山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公眾需進一步減少團體社交活動,以減少感染傳播的可能性。◇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