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美兩國相繼宣佈,雙方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其結果外界多少有些意外。這場馬拉松式的過山車談判,特朗普似乎已對協議疲憊,10天前他還稱:「不急於達成協議,2020大選後再談都可以。」第一階段協議達成後,特朗普開始樂觀,表示「中方希望立即進行第二階段談判,我也支持。」

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雙方以及世界經濟影響重大,然而雙方在宣佈結果時表現出明顯溫度差,中共異常低調宣佈協議達成,為何又急於達成協議,其背後有何玄機,明年一月協議能否順利簽署,第二階段談判前景如何等問題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中共低調宣佈 避談詳情

特朗普總統13日發推文說:「已與中國達成一項非常大的第一階段協議。」他表示,「他們(中方)同意進行許多結構性改革,大量購買農產品、能源和製造業產品,以及更多。」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聲明援引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的話指,這是一份歷史性的可執行協議,要求中方在知識產權、技術轉讓、農業、金融服務以及貨幣和外匯等領域進行結構性改革。聲明稱:「協議對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國農民、製造商和創新者來說,是一次巨大勝利。」

美方稱協議是歷史性的勝利,而中方對協議的表現異常低調,未見習近平對協議有隻言片語,預定13日晚10時的相關記者會被推遲到深夜11時多,登場人物中,未見中方首席代表劉鶴,登場人物均是商務部,財政部,外交部,農業部,發改委的副部級官員。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宣佈中美在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文本包括序言、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但避談相關的具體數字。

同時,在關稅說明方面與美方措辭不同。王稱,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關稅由升到降。

對此,美方宣佈內容為,預定12月15日追加關稅不追加,對5月已實施的約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25%關稅不變。對9月已實施的約12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5%減半至7.5%。

五百億農產品訂單 「助選」特朗普競選連任

第一階段協議要求中方承諾未來2年增購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以及服務。其中包括,每年購400億至5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這是一筆罕有的巨大數額,2013年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達到最高時,約為290億美元,之後下降,維持在200億美元左右。

協議要求中方每年購買如此巨大數額農產品,不僅使當初中共以向農產品加稅打擊特朗普農業選票的計謀破產,反成特朗普的「最佳助選」。

美國經濟學家、特朗普前經濟顧問Stephen Moore表示:「協議可以讓特朗普憑藉強勁經濟的好因素進入2020大選,非常有利於他的連任。」

目前中美各自儘快完成法律審核、翻譯校對等必要程序,正式簽署預計在明年1月初。

經濟惡化 中共被迫讓步

第一階段協議一旦簽署,中共在貿易上與美國玩花招的機會將受到制約,接下來歐盟、日本等國也會同樣要求中共,中共干預中國經濟的手段將被削弱。

目前,第一階段協議的細節尚未公開,但從雙方公佈的內容來看,今年5月,習近平「悔約」協議的大部分內容都在其中,特別是中共最為抵觸的結構性改革,以及強有力的執行與監督機制等被認為是「喪權辱國條約」。

為何此時中共願意「跪簽」協議呢?美國南卡羅萊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中共第一次同意在結構性改革、執行機制上做出讓步,是中共承受不住經濟惡化。」

日前,大陸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11月27日在安信證券2020年度投資策略會上的發言談及中共經濟處於嚴重惡化。他談及中國經濟因為受美中貿易戰衝擊、和中共「國進民退」政策的影響,將會持續下滑。

高善文預測,從2020年到2030年10年間中,中國經濟平均增長不會超過5%,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進入「保四爭五」的階段,甚至有可能跌破4%。演講視頻曾在大陸網絡廣泛轉發,但不到一天就被全網刪除。

謝田表示,半年前、一年前,中國經濟已進入衰退。「根本不是什麼4%、5%增長的問題,而是-1%、-2%、-3%、-4%下降的問題。」

他說,高善文預計的「保四爭五」其實給中共留了不少面子,但與中共聲稱今年經濟增長仍可達6%的說法有抵觸,因此遭封殺。

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鞏勝利表示,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已到歷史最低點,GDP增長低於4%,是事實。他說:「可以很簡單地從官方公佈的數據就知道,2019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是6.4,二季度6.2,三季度是6.0。接下來那肯定就是5之內,這都是事實,沒有辦法阻擋下滑。」

中共恐懼經濟學家的言論,其實已經是常態。今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向松祚發表在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也是不到一天就被「秒刪」。因為他在文章中質疑,中共官方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6%,「顯然高估了」

外匯儲備枯竭 

謝田認為,中國目前最大、最吃緊的問題是外匯儲備枯竭,和國內流動資金的減少,還有中共「國進民退」政策,帶來的民營企業生存危機。

日前,中國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商東旭光電發生債務違約。11月18日,上海清算所宣佈,東旭光電兩隻中期債劵違約,違約金額約30億元。

東旭集團涉足光電顯示材料、新能源汽車、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等多個產業板塊。截至到2018年底,集團總資產逾2,000億元,是國內的巨無霸級企業,消息傳出震驚市場。

11月29日東旭集團在北京召開債權人大會。債權人身份「豪華」,僅金融機關就達180餘家,它們來自銀行、證券、融資租賃等各類金融機構,幾乎把大陸金融機構一網打盡了。

12月2日,曾有中國高科技標誌符號的「北大方正」集團宣佈無法償還20億元短期債券。出現債務違約,同時拖累「清華紫光」的股價重挫。

12月14日,天津物產集團爆發20年來中國國企最大規模的美元債務違約。該集團由天津市政府全資擁有,違約後中國政府未提供支援,令債券市場大感意外。因為自1998年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以來,對政府支持的中國企業陷債務危機時,中共都會施以援手力保,但這一規矩在天津物產集團債務違約上被打破,這讓外界擔憂中國外匯儲備的虛實。

台灣AIA Capital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在新唐人的時評節目中認為,日前,中國銀行公佈中國的外匯儲備約有3.1萬億美元,但眾多跡象表明其中存在很大水分。他說:「中國目前背負的短期外債約2萬億美元,加上中國企業海外子公司的債務約有6500億美元;此外,還有長期債務,普遍推測是5.5萬億美元,另一種分析是4萬億美元以上。」

吳嘉隆指,中國獲取外匯的主要途徑是對美貿易順差,以及外資到中國的投資,但目前這兩種主要途徑因持續的中美貿易戰而被阻斷,如果中共不能儘快獲得美元等外匯,面臨國家違約都是有可能的。

時事評論員Jason博士表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達到最高,接近4萬億美元,之後便一路向下降,一年多時間消失了1萬億美元。跌至3萬億美元左右。

他說:「奇怪的是2015年之後,就幾乎不變了,官方公佈的數值基本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他引用資深投資人凱爾巴斯透露了其中的玄機。

凱爾巴斯是Heyman對沖基金的創始人和行政總裁,同時也是美國智庫應對中國當前危險委員會的成員。他曾成功預測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是一位資深的投資專家,凱爾巴斯指,中美貿易順差的量與香港相關的資金流動的量,完全不吻合,顯示大量的資金在往外逃。

凱爾巴斯透露,2015年、2016年中共請眾多國際經濟專家到中國考察,期間中國官方人員詢問這些專家:按中國經濟規模,多大外匯儲備是正常的。

多名專家測算後的結論認為3.2萬億美元以上比較合理。

Jason認為,「中共把3.2萬億的外匯儲備當成國際經濟專家認可中國經濟發展正常的重要參考,開始通過作假等運作方式,死守3.2萬億美元的底線。」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能否約束中共 需關注

12月10至12日,中共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官媒會後發佈公告承認「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公告中與之相應的,「穩」字在整篇新聞稿中出現了29次。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宏觀政策要穩」,「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

今年8月網上傳出疑是中共高層官員爆料錄音。爆料者稱,貿易戰升級,美方加關稅,外企撤離,帶來4,500萬人失去工作,還有加工貿易退下來的工人,加起來有8,000萬以上,這些人多數都背有房貸,失業危機的背後是房地產市場危機、金融危機,經濟面臨硬著陸,必然帶來統治者危機。

美國南卡羅萊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特朗普放話要把貿易戰推延至2020大選之後,讓中共著急了。因為中國經濟已到了難以支撐下去的艱難地步,中共不得已「跪簽」協議。

謝田同時也指:「中共不可信已成世界共識,現在這個機制能否約束中共不再食言?執行時,中共是否再出新的辯解?這些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