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國有企業的債務違約數量正在增加,除了天津物產集團這家20年來首例境外債券違約的國企之外,今年以來境內債券違約的地方國企增至9家。以往地方國企所依賴的地方政府已經因自身財政困境而無力支持國企。

綜合媒體12月12日報道,從境內債券違約來看,今年截至11月30日,有9家地方國有企業違約,下半年數量猛增,出現7家違約。去年全年的違約地方國企數量是5家。

今年下半年的7家違約國企分別為瀋陽機床集團、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浩通物產有限公司、海航集團有限公司、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新華航空有限公司、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瀋陽機床集團和青海鹽湖股份已經進入了破產重整階段。

今年上半年的債務違約地方國企是青海省投資集團和內蒙古霍林河煤業。

地方政府無力支持國企

報道表示,由於財政壓力大,已經有地方政府開始變賣資產來解決國企問題,比如天津市交通集團轉讓天津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各51%股權,以獲得社會資金。天津市交通集團是天津市國資委直接管轄的國企。

另據路透社12月12日報道,最近出現境外債務違約的天津物產集團,也是因為天津市地方政府的經濟和財政狀況逐漸弱化,以及規模龐大的國企債務所致,而且這種情況並非特例。

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天津物產集團近日發生12.5億美元的境外債券違約,因此成為中國20年首家發生境外債務違約的國有企業。該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是天津市政府。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12日表示,天津物產雖已完成4隻美元債券重組,但其債券本金大幅消減,加上低利率和其財務狀況,所以標普將其債券重組視為「大幅折讓置換」,等同於違約。

《紐約時報》12日也引述標普中國信貸專家李國宜的話表示,天津物產的債務問題非常棘手,天津市政府也存在債務問題,無力支持天津物產還債。

另外,目前還存在有違約風險或尚未確定的國企違約案例,比如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清算所12月5日發佈公告,該公司沒有按時償付「16呼和經開PPN001」債券付息兌付資金。

路透社9日報道,該公司說已在支付中,但上海清算所並沒有相關公告。《21世紀經濟報道》聯繫呼和浩特市政府,沒有得到明確答覆。

中國企業境內外債務問題恐惡化

《紐約時報》12日的報道還提到,今年以來,中國企業的債務違約金額已經超過2018年的違約總額,標普中國信貸專家李國宜表示,標普預計違約率還將上升,還有其它許多公司在非常艱難的環境中營運。

報道引述分析表示,中國企業很多境內外債務即將到期,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無法償還債務,顯示出中國正在遭受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放緩壓力。

未來兩年將到期的債務有數千億美元,其中境外債務明年有900億美元到期,2021年有1100億美元到期,境內債務明年有6946億美元到期,2021年有7060億美元到期。

分析說,十年前,中國(中共)啟動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銀行大量發放貸款,地方政府大規模舉債,製造了規模最大的信貸擴張。這種情況下,現在如果收緊貸款,會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目前北京(中共)仍然在尋找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的途徑;但繼續提供資金之後,如果企業債券違約繼續增加、投資者和銀行變得警惕、企業融資困難,可能會有更多問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