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陳道忞《布水台集》中透露,順治的孚齋門上有 「生死事大」四字,壁書則寫:「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儘是少年人。」

木陳道忞讀罷萬般感慨,頓覺萬縷塵緣斷滅,進言皇上:「我少年時讀李卓吾的詞句『才等待,便千萬億劫了也』,即日出家。」

皇上立刻對他說:「亦請老和尚幫我寫一副,用以自警。」

傾心佛法

五世達賴喇嘛同順治帝會面,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五世達賴喇嘛享堂司西平措大殿壁畫中的其中一副。(出自《清史圖典》)(公有領域)
五世達賴喇嘛同順治帝會面,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五世達賴喇嘛享堂司西平措大殿壁畫中的其中一副。(出自《清史圖典》)(公有領域)

清太宗皇太極對藏傳佛教十分重視,順治在其薰陶下,對佛教抱有敬意。順治八年,世祖在北京南苑親自接見了五世達賴喇嘛。

同年,順治到河北遵化景忠山圍獵,得知山上「知止洞」裏的別山法師已經靜修9年了,前往探看,別山禮遇順治,回京後,順治特開闢萬善殿邀請別山法師來京參禪。

順治十四年,順治在京師城南海會寺召見高僧,深切懇談佛法之後,甚至邀請他們去宮中講道。

木陳道忞是崇禎十五年間寧波天童寺住持,順治十六年應御詔入京,與順治相伴八個月,順治尊稱他「老和尚」。兩人習佛論禪,切磋詩詞書畫。

離京前,順治手書「敬佛」二字贈送給老和尚,以示對佛法的虔誠。御書「敬佛」二字曾保留在西苑萬善殿、京西萬安山法海寺、寧波天童寺等處。

據木陳道忞曾透露,順治孚齋門書:「生死事大」,壁書:「莫道老來方學道,孤墳儘是少年人。」

木陳道忞讀罷字幅,萬般感慨,對皇上說:「我少年時讀李卓吾的詞句『才等待,便千萬億劫了也』,即日出家。」

皇上立刻對他說:「亦請老和尚幫我寫一副,用以自警。」

順治十六年,順治到進京的湖州報恩寺主持玉林琇住處,請其為自己起個法名,並謙虛的說「要用丑些字樣」,玉林琇隨書寫了十來個字進覽,順治選了「痴」字,又配上「行」字輩,法名「行痴」,號「痴道兒」。

史載順治曾在兩個月內38次到高僧館舍談論佛經,並多次萌發出家之意。

清宮廷畫師繪順治帝像。(公有領域)
清宮廷畫師繪順治帝像。(公有領域)

與董鄂氏的姻緣

順治先後冊立兩位皇后。一位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由多爾袞做主定婚、聘娶。順治親政,封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順治廢掉皇后,降為側妃。後來,順治又娶了一位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但婚後生活並不幸福。

順治十三年,順治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賢妃冊封為皇貴妃,典禮極其隆重,並特頒大赦恩詔,因冊封貴妃而大赦天下的,古未有之。從此,董鄂氏雖沒有皇后之位,卻有統管後宮之權。

董鄂氏到底是誰?史界多有爭論,一說是秦淮八絕之一的董小宛,但因其比福臨大十多歲而不太可信。二是,學界根據《湯若望傳》中的一段敘述和史學家陳垣的推測,認為是順治弟弟的媳婦,但此種說法並無實證。

無論董鄂妃是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董鄂氏具備非常賢德敦厚的品德,勝過她的美貌。《清史稿》中記載,順治皇帝曾為董鄂妃的美德與賢淑所感動,親寫《孝獻皇后行狀》,細述其言行。

董鄂妃侍奉皇太后非常仔細、勤快,皇太后深感安慰。侍奉皇上,起居飲食,無不體貼照應。每當世祖從外面回來時,董鄂妃必問寒噓暖,回來晚了,必問皇上是否疲倦。而每到進餐時,皇上邀她一起吃,她必謝辭。皇上逢慶典前,她必叮囑侍從讓皇上少喝酒。

看到皇上瀏覽奏摺時匆忙不暇,董鄂妃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可忽視,皇上請她一同覽折,她又連忙拜謝,並說:後宮不干政。順治夜間批閱奏章,她總是展卷研磨,侍奉湯茶。

更可貴的是,董鄂妃生性善良仁義,宮女太監犯錯時,董鄂妃往往為其求情,對後宮愛護有加。她還常勸說順治斷案要慎重公允,惦念秋決囚犯的生命。

董鄂妃聰穎勤學,讀書過目不忘,在漢學、書法、佛學上和順治有共同語言。在她的悉心付出下,皇太后、皇上和整個後宮上下有序諧和。

但不幸的是,這樣美好的賢內助四年後,於順治十七年八月病逝了。

順治出家之謎

順治帝離世和出家,官史記載和坊間野史、傳說各有說法。正史中記載,順治帝24歲時出天花而駕崩。

清初詩人吳偉業在《清涼山讚佛詩》中隱喻順治因董鄂氏離世而看破紅塵到五台山出家了。《翁同龢日記》中記載,北京西山一首題板詩,「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出語率真,無雕琢,詩風及韻味符合順治帝個性。

五台山寺院林立,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螺釘/Wikimedia Commons)
五台山寺院林立,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螺釘/Wikimedia Commons)

另有推測,康熙大帝六次西巡,五次經過五台山,恐探看父皇的可能性較大。康熙還因沒有找到順治蹤跡,曾經在寺廟牆壁上題寫了「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的詩句後,含淚辭別。

有當代學者考證《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對錄》中記載順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順治皇帝對旅庵和尚說發願早日正式出家,當旅庵勸說不要捨棄皇位為僧,順治則回答「恐朕未能若此」。

《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對錄》中還記載,順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景山順治梓宮火化時旅庵恭述兩首偈,言火化只不過是燒了個空梓宮而已,順治因徹悟而決定捨棄皇位出家。此考證似乎為順治出家增加了史料的份量。

有史料記載,順治在董鄂氏離世後,有出家之心,讓玉林琇弟子茆溪森為其淨髮,茆溪森勸止無效,皇太后命玉林琇出面阻止,玉林琇命人燒起柴火,如順治堅持出家,玉林琇將燒死弟子茆溪森,順治最後無奈,只好放棄出家念頭。不久,病逝。

晚明遺老因果輪迴說

《清稗類鈔》是晚清遺老徐珂根據清代事例遺聞彙編的一本類書,順治皇帝出家的故事是這樣記載的。

明末峨嵋山有位結廬隱居老僧,終日閉目打坐,食水不進。身邊只有一個小和尚侍奉著他。小和尚經常行腳下山化緣,老和尚依舊靜坐參禪,一晃十多年過去了。

忽然一天,老僧睜開眼睛對小和尚說:「徒兒,我要走了,你好好呆在這兒」。徒弟聽完哭了,拽著老僧的衣服非常傷心。老僧勸慰說:「緣份還未盡,我們師徒還有見面的一天。」

老和尚從袖中取出一幅畫軸,也不知道這幅畫是甚麼時候畫的,上面有一副肖像,與老和尚惟妙惟肖,五官齊全,但眼睛上面卻沒有眉毛。

老僧要徒弟珍藏好師父肖像,並叮囑說:「我走後十二年,你方可下山尋我,拿此畫給路遇者,如果有人在此肖像上面補畫眉毛,那就是我。」隨即老僧坐化而去。

小和尚謹遵師囑,十二年後才下山。走遍天下輾轉雲遊了十多年,尋找師父無果。有一天,小和尚行腳化緣來到了京城,恰逢順治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也沒見過皇家隊伍,只記得師父的囑咐,於是竟冒犯御駕,請求看畫。

侍衛本想抓捕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和尚,順治帝制止了,要小和尚打開畫軸,小和尚打開畫卷後,順治帝一看那畫,詫異的說:「這人物圖怎麼沒畫眉毛呢?」隨命令左右取硯台筆墨,順治帝親手為肖像添上了眉毛。

小和尚此時早已淚雨滂沱,又驚又喜,趕緊跪倒在地,大喊:「師父,我可找到你了!」眾人面面相覷,順治帝更是不解何故。於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囑咐和坐化仔細的向順治帝敘述了一遍。

順治帝當即也徹悟:原來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修行老僧!佛緣又續上了。1661年,順治十八年,世祖拋棄帝位再次出家,了卻前世因緣。◇

參考資料:

《清史稿‧世祖本紀》

《清史稿‧后妃傳》

《清世祖實錄》

徐珂:《清稗類鈔》

周遠廉:《順治帝》

李文君:《順治帝手書「敬佛」考述》

毛亦可:《順治帝的孚齋》

蘇陽:《順治帝御筆書畫賜臣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