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呈現業績下滑、資金緊張、高管頻繁更換的局面。今年以來,中國上市銀行的股價持續下跌,70%銀行股跌破每股淨資產價格,投資者對銀行資產的信心大減,而銀行不斷擴大發債規模更引發風險擔憂。

70%銀行股「破淨」

《證券時報》報道,截至11月最後一個交易日11月29日,A股35隻銀行股中,25隻的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價格,其中包括國有大型銀行。市淨率最低的五家銀行是華夏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和中國銀行。

情況最嚴重的華夏銀行,29日當天收盤價每股7.43元(人民幣,下同),遠低於其第三季度末的每股淨資產價格13.09元。另外,國有大行中國銀行的股價近一周來跌幅超過0.5%,目前跌至3.62元,其每股淨資產價格是5.53元;交通銀行近一周股價下跌0.36%,跌至5.49元,其每股淨資產價格為9.096元。

金融界網站12月3日引述分析表示,銀行股價「破淨」說明投資者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表示擔憂,今年8月份央行推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作為新的貸款利率基準之後,銀行的淨息差可能會下降,隨之淨利息收入可能會減少,這引發市場對銀行業未來業績的質疑。據悉,近日有8家銀行為了穩定股價,大股東自己增持自家銀行股份。

銀行業績下滑  大量發債補充資金

東方財富網12月2日報道,標點財經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19年中國銀行全樣本報告》中提及,在參與調查的400家銀行中,三分之一淨利潤下降,超過40%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率達1.86%,環比上升5個基點。

接近年末以來,銀行發債的規模迅速擴大。截至12月2日,發行永續債的規模超過4900億元,發行銀行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大型銀行。

永續債也被稱為永久債券,沒有到期日、只支付利息、不需要償還本金。此前多年,國企和地方政府大量發行永續債,中共國有銀行今年1月開始發行,而且規模迅速擴大。但《華爾街日報》9月份曾發出警告,永續債以高息吸引投資者,在中共的鼓勵下越來越多,將民間財富歸入中共政府,但截至今年4月份未償還的高達1.8萬億,比如中信國安集團4月份因無法支付1.95億的利息而違約,引發人們擔心永續債會不會像P2P一樣爆雷。

除了永續債,11月份還有9家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發債銀行數量是9月份的兩倍,發行規模超過610億元,遠超10月份的8億元。

大中型銀行高管頻「換血」

今年中國大中型銀行的高管變動頻繁。截至12月2日,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內部,共有22名高管發生變動,包括董事長、行長、副行長等職位。

比如,光大銀行原行長葛海蛟在任不滿一年,即於今年9月末辭職,該職位空缺兩個月,11月末由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劉金為出任。工商銀行原董事長易會滿今年1月份辭職,出任證監會主席,該職位空缺4個月後,由中國銀行原董事長陳四清於5月份出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職位由原進出口銀行行長劉連舸出任。

據悉,一些銀行高管離職後進入地方政府。比如光大銀行原行長葛海蛟出任河北省副省長、交通銀行原副行長吳偉出任山西省副省長、工商銀行原副行長譚炯出任貴州省副省長、農業銀行原副行長出任吉林省副省長。

分析認為,銀行高管出任地方政府官員,可能是為了地方政府進一步向銀行獲得借貸,使其得到大量的金融資源。#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