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荷蘭合作國際銀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的數據,中國豬群要花上5年多的時間,才能從致命的非洲豬瘟病毒中恢復過來,且進口也難堵豬肉需求缺口。即使待到豬群飼養恢復,中國肉類消費量分配也將與以前不一樣。

彭博社報道,該銀行表示,全球最大的豬肉市場要到2025年才能擺脫非洲豬瘟造成的破壞,肉類進口也無法彌補需求短缺。該銀行表示,自從去年8月第一宗非洲豬瘟報道出來以來,中國的豬隻減少一半以上,現存不到2億頭。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分析師潘晨君(音譯,Pan Chenjun)在周五(11月8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市場將需要數年,甚至可能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實現平衡,人們對此還不能完全理解。」

「即使市場出現真正的平衡,中國的肉類市場也會有所不同。」聲明說。

中國迫切希望增加豬肉產量,並進口更多豬肉以及牛肉和雞肉等其它肉類,以滿足國內需求。當地豬肉零售價格飆升,表明短缺開始加劇。荷蘭合作銀行預計,從豬瘟疫情中恢復的時間,要超過中共官方的估計。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最近一次對山東、河北和河南主要畜牧業省份的訪問中,敦促地方政府儘快恢復生豬生產,目標是明年恢復正常水平。

澳洲ABC中文版報道,澳洲肉類分析師、商人西蒙·奎爾蒂(Simon Quilty)表示,到明年,中國豬肉產量將暴跌40%,相當於損失1500-2000萬噸豬肉。他說:「這意味著我們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看到牛肉,雞肉和豬肉等全球蛋白類(食品的)價格上漲。」

明年1月底的中國新年慶祝活動加劇了全球最大豬肉消費國的豬肉短缺。過年期間,豬肉,尤其是豬肉餃子裏的豬肉,是中國老百姓必吃的肉類。

歐洲Danish Crown公司表示,在以往中國新年前夕,中國的豬肉需求出現非常明顯的增長,並且對2020年的前景看漲。

荷蘭合作銀行表示,明年和2021年,中國將進行小規模補貨和大規模進口,直到2025年生豬產量增加。該銀行報告稱,市場隨後應重新平衡,價格企穩,但即使如此,總體豬隻數量也不大可能回到2018年的峰值。

該銀行認為,這場豬瘟危機將對中國肉類產業產生長期影響。市場恢復後,豬肉將仍然是中國的首選蛋白質來源,但其在肉類消費中的份額將從最近的63%降至53%。到2025年,家禽的需求份額預計將增加到30%。

潘晨君說:「對於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這將是新常態。」潘接著說,「中國人將食用更多的冷藏、冷凍和加工肉,而不是首選的新鮮豬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