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從起兵到被刺,前後不過半年時間。這次造反,在政治上、在組織策略上都存在嚴重不足。陳勝也低估了秦政府的軍事實力,並且用人不當,眾叛親離。但這次起義,並沒有因為陳勝、吳廣之死,就被平叛下去。就在陳勝起兵兩個月後,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起兵響應。 秦二世元年九月,也就是陳勝、吳廣造反兩個月之後,項梁起兵響應。
項梁是楚國的貴族,父親是楚國名將項燕。
陳勝、吳廣在造反的時候,打出的名號是扶蘇和項燕,因為項燕在楚地極有號召力。
◎項燕後人 隱身吳中
項燕是在秦、楚決戰中,戰敗被殺。因此,楚地的人非常同情項燕。項燕至少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項羽的父親,還有一個就是項梁。
楚國亡國的時候,一個叫楚南公的人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這個楚南公是誰?他到底有甚麼事蹟,《史記》上沒有記載,但是《史記》上,記載了楚南公的一句話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就是說,楚這個國家將來哪怕只剩下三戶人,也一定能夠把秦推翻掉。楚南公這句預言,當時在楚地十分流行。
項梁最開始住在秦國原來的都城,叫櫟陽。項梁跟秦國有國仇家恨,再加上他自己又是一個貴族,武功也很高,所以他可能就不是一個安份守己的人,在秦地就犯了法,被關到監獄裏。
監獄有一個叫司馬欣的人。有人托關係,找到司馬欣給項梁說情,司馬欣就把項梁放了。項梁出獄後,再次殺人。 這回,司馬欣也罩不住他,項梁只得流亡,帶著他的侄兒項羽,逃到了吳中,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一帶。
項羽那時還是一個小孩子,跟著叔叔學習讀書寫字。身為貴族,自然要讀書寫字,但項羽就不愛學,說讀書寫字這種東西是用來給別人記記姓名、做做文秘的, 沒甚麼用,我不學。
項梁說,那我教你武功好不好?武功是打架用的。「一人敵」,跟一個人打架有用,我不學,我要學的話,就學「萬人敵」,能夠對付一萬個人。項梁一看這個侄兒很有志向的,於是就開始教項羽兵法。項羽剛開始學兵法的時候,很感興趣,學得很認真,學了一段時間,剛剛學會了一點,又不學了。所以,項羽基本上是學無所成。
◎力拔山兮 氣蓋世
項羽,人稱「西楚霸王」,力量非常之大,嗓門也很大。用現代人的話來說,項羽是氣場很強的一個人。雖說他學了一點兵法,可是我們在《史記》中,看不到項羽用兵的時候有甚麼謀略,看不到他排兵布陣,或者用甚麼樣的謀略。所以項羽基本上是屬於蠻力型的武將。項羽和他叔叔項梁住在吳中的時候,正趕上秦始皇巡行天下,路過他們住的地方,項羽和項梁一起去看熱鬧。項羽看到秦始皇的儀仗隊非常地威風,就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我可以取代坐在車上的那個皇帝。
項梁一聽,十分緊張,捂著項羽的嘴說:「勿妄言,族矣!」意思是,千萬不要隨便亂講話,會被滅族的! 你想,他們兩人其實本來就抱著一種造反的心態,因為項羽本來就說我可以取代他,所以當陳勝、吳廣造反的消息傳來的時候,這兩個人肯定是要響應的,特別是陳勝、吳廣打的還是項羽的爺爺、項梁的父親——項燕的旗號 。
◎項羽舉鼎 威名風傳
項羽在當地的少年中頗有威望,因為項羽有幾個特點,首先就是他的力氣非常之大。《史記》中記載,項羽「力能扛鼎。」鼎有多重,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在《笑談風雲》第一部中,曾經講過秦朝皇帝秦武王,以力大而聞名。他有一次舉鼎,沒有舉起來 ,自己的腳被落下的鼎砸成肉醬,疼死的。 由此可見,鼎是非常、非常重的,很有力氣的人都舉不起鼎,而項羽「力能舉鼎」,可想而知, 他的力氣非常之大。
項羽這個人的聲音也非常大,聲若巨雷。項羽吼一聲,跟打雷一樣,所有人都嚇得不敢動。這都是他異於常人的地方。
還有一個地方,他也跟別人很不一樣,就是項羽這個人生有異相。一般人,一個眼睛裏有一個瞳孔,而項羽的一個眼睛裏有兩個瞳孔,叫「重瞳之目」。《史記》中記載,在項羽以前只有兩個人有「重瞳之目」,一個是五帝之一的舜,另一個是春秋時期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他也是「重瞳之目」。
項羽生有異相,力能舉鼎,聲若巨雷,所以大家就覺得這個人很不一般。當項羽說他可以取代秦始皇的時候,他只有二十一歲,還很年輕。
◎突襲郡守 項梁起事
陳勝、吳廣造反之後,會稽(現在的浙江紹興)的太守殷通發現各地都在響應,形勢不妙。按照《史記》中的說法,當時在楚這個地方,幾千人聚成一個隊伍造反的事情,多得數不勝數。而造反的人通常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殺官,把當地的縣令或者郡守殺掉。
殷通一看,農民造反勢力這麼大,如果將來有一天來打我,我也扛不住,還不得被別人殺掉嗎?所以他想,乾脆我也造反算了。於是,殷通就跟項梁說,我想造反,你和桓楚兩個人領兵怎麼樣?
項梁一聽,挺高興。他說:「我也正想造反,但是桓楚現在亡命在外,不知道跑到甚麼地方去了,只有一個人知道他的下落,就是我姪兒項羽。如果要叫桓楚的話,得先把我的姪兒項羽叫過來一塊兒商量。」
會稽太守殷通答應說:「那好,那就你把你姪兒叫來吧!咱們一塊兒商量商量。」
項梁把項羽叫來之後,給項羽使了一個眼色,示意他動手。項羽拔出佩劍。就衝上前去,手一揮,就把殷通的腦袋砍了下來。底下的人一看太守被殺,有的傻了,有的要拿起武器抵抗。項羽手起劍落,一連殺了幾十個人,嚇得誰都不敢動了。
然後,項梁就號召當地的年輕人起來造反。
太守已經被殺,項梁和項羽本來在當地就很有威望,於是他們很快就匯集了八千人,跟著他們造反。項羽的「八千子弟兵」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