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是怎樣在作品中發洩自己的「孤憤」呢?

揭露社會黑暗,是《聊齋誌異》的一個很突出的內容。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清朝時期,已處於窮途末路的階段,當時社會政治腐敗,貪官惡霸橫行,平民百姓生活悽慘,這些在他的筆下都作了深刻的反映。

如〈促織〉一篇,寫皇宮裏盛行鬥蟋蟀(當時稱蟋蟀為「促織」),各級官員為了拍皇帝馬屁,強令老百姓都要上交善鬥蟋蟀。有個名叫成名的老實人,因交不出蟋蟀,被地方官吏勒索得傾家蕩產。後來得到女巫的指點,他捕到一頭強壯的蟋蟀,正想以此去交官差,卻被九歲的兒子不小心弄死了。兒子因懼怕父親責怪,跳井自殺身亡。成名正在悲痛欲絕之際,兒子忽然復活過來,但靈魂卻變成了一頭兇狠善鬥的蟋蟀,成名把這頭蟋蟀呈獻皇宮,才挽救了自己不幸的命運。作品通過成名一家為交一隻蟋蟀,備受災難,幾乎家破人亡的描寫,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昏庸,抨擊了貪官污吏的兇狠殘酷。

再如〈席方平〉,寫一個名叫席廉的平民百姓,無端被豪富惡霸害死。他的兒子席方平為了替父親申冤,魂魄跑到地府去告狀,但豪富惡霸已用錢把地府裏的大小官吏,包括最高統治者閻羅天子都買通了,所以他不但四處碰壁而且遭受酷刑。但席方平百折不撓,英勇鬥爭。最後終於在「二郎神」的明斷下,得以昭冤雪恨。這裏寫的是地獄裏暗無天日的情形,實質上完全是現實中官吏貪贓枉法,人民含冤難申的投影。

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端,是《聊齋誌異》的又一重要內容。蒲松齡一生多次出入科場,對科舉考試的營私舞弊,試官的昏聵無能,士子的種種心理等,瞭如指掌,因而寫起來頗能一語中的, 切中要害。

如〈司文郎〉一文,寫一個瞎和尚,能用鼻子準確無誤地嗅出文章的好壞。但發榜後,他認為文章非常之好的王平子榜上無名,他嗅之噁心的文章,其作者余杭生居然高中金榜。於是,瞎和尚嘆道:「僕雖盲於目,而不盲於鼻;簾中人並鼻目盲矣!」這就是說,那些主考官們不但瞎了眼,而且連鼻子也不通了,連文章的好壞氣味都分不出了。這個故事借用虛擬的瞎和尚,辛辣地諷刺了判卷考官有眼無珠,不辨香臭。在他們那裏,有本事的人落選,而沒有本事的人卻能金榜題名。

〈賈奉雉〉一篇,寫具有真才實學的著名書生賈奉雉,屢試不第,於是閒愁無聊,想和考官開個玩笑。他把以往落榜試卷中最差、最壞的句子,連綴成文, 默記在心,再去應試,結果竟然一舉奪魁。他自己大惑不解,又閱底稿,覺得不堪入目,強忍讀完,衣衫已汗透,自感羞愧,無臉見人,所以「遁跡丘山」去了。在這裏,作者以嬉笑怒罵的筆法,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作了猛烈的抨擊。

《聊齋誌異》中,還有許多篇章,描寫與封建禮教相衝突的美好感情,具有明顯的反封建的意義。作者寫了不少人與狐、鬼、妖的戀愛,但在作品裏,那些狐狸精、鬼魂、花妖等,都是可愛可敬的女性。她們不僅相貌美麗,而且不畏禮教閨訓,敢於熱烈大膽地追求愛情,對於壓制和阻撓她們愛情的勢力,不管來自哪裏,都誓死鬥爭,直到最後勝利。在這方面,〈嬰寧〉、〈香玉〉、〈青鳳〉、〈瑞雲〉、〈紅玉〉、〈晚霞〉等,都是寫得淋漓酣暢、動人心魄的精彩名篇。這些作品,肯定了青年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願望和行動,表現了對封建社會裏受壓迫最深的婦女的尊重,同時對封建婚姻制度作了嘲笑和鞭笞。

《聊齋誌異》在藝術上的特色,主要是想像豐富、構思奇妙、情節曲折、境界瑰麗。它吸取魏晉志怪小說和唐代傳奇小說的優點,加以創新發展,獲得了獨樹一幟、別開生面的效果。

蒲松齡具有驚人的想像力,他充份運用誇張、幻想、虛構的藝術手法,以談鬼說狐、寫仙描神的方式,來反映現實、塑造人物、傳達理想,使全書五光十色、百態並作、撲朔迷離、無奇不有,閃耀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在塑造人物時,他善於把幻想與現實、虛構與真實結合起來,所寫花妖狐鬼,雖是幻想中的形象,卻又富有人的性情,並以人的世界為其主要生活環境。因而,儘管她們具有行蹤飄忽、變幻莫測的鬼狐特點,卻又散發著濃厚的人情味,洋溢著芬芳的生活氣息。在情節方面,它曲折有致、變化多端、波瀾起伏、懸念叢生、搖曳多姿、引人入勝。

蒲松齡寫《聊齋誌異》,開始並不為人注意。後來為徵求意見,作品逐漸在朋友間流傳。當時在朝廷任刑部尚書的王士禎,又叫王漁洋,官位很高,文名也響,因是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和蒲松齡是鄰縣老鄉,蒲松齡便把書稿也寄給他請他指正。開始,王漁洋看了數十篇,還提些意見,再寄還給蒲松齡。但後來他看這部作品寫得太好了,很有些眼紅,便提出願以千金把書稿全部買去。

蒲松齡雖然窮困,但很有志氣,不管王漁洋是朝廷重臣,更不問他出多少錢,就是不賣。蒲松齡還說:「此人儘管頗有學問,稟性風雅,但財主氣太重了。我是土包子,跟他高攀不來!」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一五年)皇曆正月二十二日,一夜鵝毛大雪,把齊魯大地變成了一個晶瑩世界。這天下午,七十五歲高齡的蒲松齡,要家人把他的靠椅搬到窗前,好讓他欣賞那冰清玉潔的銀白世界。他舉目四望了好一會兒,覺得有點累,便閉上眼睛休息,沒想到他眼睛這一閉,就再也沒有睜開。一代文學大師,就這樣依窗危坐辭世了。

蒲松齡雖然寫出了曠世傑作,但因為貧窮和沒有地位,生前沒辦法把自己心愛的作品變成印刷品。直至他去世五十年以後,《聊齋誌異》才得以首次付梓,至於他的其它作品,則是一九五○年代後才廣泛傳播的。我們今天讀到《聊齋誌異》及蒲松齡的其它作品,從中獲得極大審美愉悅時,真該為這些傑作居然沒有散失而慶幸。(注3)

注3主要參考資料:《聊齋文集》、《聊齋詩集》、《淄川縣志》、吳祖緗等著《聊齋誌異欣賞》。

轉載自正中書局《中國文學史演義》 錢念孫 著◇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