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陸各種形式的校園貸依然猖獗。那些在校園貸中殞身的鮮活生命,仍未能阻止現金貸平台頻頻將魔爪伸向校園內:千元借款滾至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女生被發「裸照」逼債……
「校園貸」主打「利率低」、「審核快」吸引學生貸款。長期以來,不良之徒以無抵押、無擔保、快速放貸等理由為噱頭,進行金融詐騙圈套,誘騙或強迫在校大學生陷入「校園貸」、「高利貸」等,致其背負巨大金額的金錢債務。
從事校園貸的平台超過42%
《每日經濟新聞》8月5日報道,大陸「閃銀」、「拍拍貸」、「及貸」等平台仍在從事校園貸業務。在測試的平台中,仍從事校園貸的佔比超過42%。其中,閃銀平台向學生發放高利貸年化利率高達199.38%。據測試學生小明反饋,他在閃銀貸款1,000元(人民幣,下同),「砍頭息」為210元,實際只得到790元。
測試學生小明借款1,000元,分三期還款,第一期需要還款379.65元,第二期需要還款340.02元,第三期也是340.02元,總計需要還款1059.69元,看起來利息並不高。但是除掉210元砍頭息後,實際僅獲得現金790元。以IRR公式計算可知,小明實際上在閃銀的借款利率為年化199.38%!
校園貸又上熱搜榜
上述新聞一出,隨即,「校園貸死灰復燃」話題一度進入微博熱搜排行榜前十,該話題閱讀達到了2.8億。
報道說,扭曲的校園貸曾害死多條人命,這只是激怒網民的導火線,而深層次的根源,是校園金融需求如何解決、貧困學生的正常資金需求如何滿足、部份學生過度借貸的社會成因、高利貸及催債等於催命的殘忍手段這些問題,才是引發網民深度關注的真正原因。
有網絡評論認為,雖然中共也不痛不癢地發佈相關規定,但始終治理不力。這些放貸者也正是看清了監管部門貪污受賄,出了事用錢就能解決,才敢如此猖獗。事實上,中共就是他們背後的保護傘。
校園貸持續橫行 借7千還300萬元
今年5月,大學生黃鵬對《經濟參考報》表示,雖然校園貸是禁止的,但有很多自稱幫忙「清帳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推廣,表示可以幫忙貸款借新還舊,吸引了很多身負貸款的學生。
有的平台無視規定,不審核身份故意給大學生放貸,而且都是「砍頭貸」。重慶大學生楊欣就陷入現金貸平台「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裏。她在「小蟻錢包」「易周寶」「速貸錢包」等平台都借了貸,最近的一次是3月初在「易周寶」上借款3,000元,7天到期,實際到帳只有2,100元,年化貸款利率高達1564%,逾期費則一天150元。《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這筆3,000元借款在一個月內已經滾成7,000多元。
20歲的大二學生劉星在「小帶魚」網貸上借了2,000元,實際到帳只有1,600元,相當於年化貸款利率超過1000%。7天後由於無力償還,催收公司就一直給他父母打騷擾電話。
《錢江晚報》曾報道,杭州大學生小殷大學剛剛畢業,為了還3,000元的信用卡卡債,借了7,000元,沒想到的是一年後,就連本帶利滾到了300萬元。
學生、家長被逼自殺案例不斷發生
目前校園貸平台有整個催款程序,包含了「十步曲」:1. 發逾期短信;2. 單獨發短信;3. 單獨打電話;4. 聯繫貸款者室友;5. 聯繫父母;6. 再次警告本人;7. 發送律師函;8. 給學校發通知;9. 在學校公共場合張貼大字報;10. 群發短信。而借款的學生往往在威脅騷擾到室友的時候,整個心理壓力就已經承受不了。
有學生因還不起錢,被逼自殺和家長被逼自殺案例也不斷發生:
今年2月26日,山西馮先生21歲的女兒跳樓自殺。在整理遺物時,馮先生發現女兒借了網貸,最初只借了幾千元,還了三年,仍欠17萬。
2018年1月,19歲女兒夏雙陷入校園貸泥潭,母親借遍認識的人,拆東牆補西牆還了10餘萬元後,母親因壓力太大服農藥自殺。
2017年9月,21歲的陝西大二學生朱毓迪貸款滾成了20多萬,無力償還時跳江自殺。
2017年4月,廈門華廈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深陷校園貸,被發裸照催債,在泉州一賓館燒炭自殺。
2016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德幸,先後在多個校園金融平台貸款,最後滾成了近60萬元,無力償還,從青島市一賓館8樓跳下死亡。
相關研究表明,校園貸的受害者多數是女生。而女生校園貸的方式多是「裸貸」,後果更加讓人心痛,也將影響女生的一生。無數女生因為被借貸者暴力脅迫,裸照威脅等,被迫休學,甚至抑鬱自殺。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教授曾對《大紀元》表示,學生確實沒有分辨的能力,社會經驗比較淺,而且他們沒有財務的知識。所以,這還是一個金融監管的問題,應該說是金融機構的問題、監管機構的責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