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一項長達15年的研究發現,兄弟姐妹童年時期的關係會影響其教育經歷。

研究人員發現關係融洽的兄弟姐妹,長大後會達到相似的教育水平。認為父母對待自己和其他子女不公平的孩子,他們達到的教育水平有所不同。

人類發展和家庭研究領域博士研究生孫曉然(音譯)表示,在校成績可能並不是決定教育程度的唯一因素。

該領域教授麥克海爾(Susan McHale)表示:「雖然學校(成績)顯而易見很重要,但這項研究表明家庭氛圍也會(對孩子受教育水平)產生影響。」她說:「兄弟姐妹之間關係融洽可能並不意味著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學,但這個因素似乎讓兩個孩子產生相似的結果。」

之前的研究表明,大學畢業對個人就業、健康以及組建家庭的方式都有影響。雖然研究已經發現家長教養子女的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水平會有影響,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對教育水平的影響。

研究人員對152個家庭中最年長的兩個孩子進行追蹤。這些家庭都住在賓夕法尼亞州中部,並且主要是歐洲裔美國人。

在這些孩子平均年齡分別為11.8歲和9.2歲時,研究人員通過詢問他們一些問題來評估其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例如,他們多久會向兄弟姐妹尋求建議或支持。此外,研究人員還蒐集了關於父母是否以不同方式對待孩子的數據,以及兄弟姐妹是否認為這種不同的待遇是公平的。他們還測量了兄弟姐妹單獨與母親和父親相處的時間。

當這些孩子長到大約26歲時,研究人員詢問他們所完成的最高教育水平。

結果發現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到他們的教育水平。研究結果發表在《兒童發展》期刊上。

孫曉然說,如果關係融洽,則教育經歷更相似,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更容易將對方作為榜樣。她說:「正如先前的研究發現,他們可能成為『犯罪夥伴』,也可能像我們的研究發現,他們共同取得成就。這並不是說關係親密的兄弟姐妹更可能從大學畢業,而是說他們最終可能達到同樣的教育程度,無論是否從大學畢業。」

麥克海爾教授說,對於那些最終教育程度不同的兄弟姐妹來說,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同或不公平,可能是造成他們做出不同選擇的原因之一。

她還說:「孩子們對於父母如何對待他們很敏感,(因此)父母需要意識到這一點並保持警惕。許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的孩子並且有充份的理由這樣做,但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父母這樣做的理由,而且父母要向孩子解釋這些原因。如果孩子認為他們所遇到的區別待遇是公平或合理的,那麼就不會產生同樣的負面影響。」

孫曉然表示,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設計出針對兄弟姐妹關係的干預措施。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在教育中可能起到的因果作用,並在更多不同的人群中進行類似研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