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中共利用統戰來主導話語權,並通過對學術界海外華人的滲透,將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帶回中國。中共統戰是如何展開的呢?
美國《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近日發表了前《紐約時報》記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的一篇調查報道,題為「平靜表面下的中共影響力」。她在文章中揭開中共統戰在德國和歐洲的黑幕。
中共海外統戰:大學學生會做掩護
在今年一月,一場迎豬年的中國新年晚會在柏林拉開序幕,這是由柏林及勃蘭登堡州幾所頂尖大學中國留學生協會共同舉辦的晚會。雖然這看似是民間團體為海外留學生和華人舉辦的活動,但中共駐德國大使史明德的致辭,讓人無法將這樣的活動與政治撇清關係。
狄雨霏在文章中說,從表面上看,這不過就是一次迎接新年的活動而已,然而它具有更深刻的意義:除了組織聚會和文化活動外,德國的80個中國學生會代表了來自中國的6萬名在德留學生,是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組織的組成部份。這些協會可能有成千上萬個,是由北京精心策劃組建的,目的是支持中共的意識形態和目標,並在華人和歐洲人中掌握有關中國(中共)的話語權,同時確保中國的海外公民和其他華裔對中共忠誠。
狄雨霏認為,中共控制的這些組織,就像是森林裏綿延幾哩而不易看見的蘑菇群一樣,歐洲人及其領導人基本上沒看見,因為他們普遍缺乏必要的中文技能和對中共政治的知識。中共的目的是不僅要在歐洲主導有關中國的話語權,還要將歐洲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帶回中國。這項努力由中共推動,但負責實施的是一個關鍵卻不透明,而且是鮮為人知的北京機構:統戰部(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中共通過「統一戰線」工作來倡導其政治利益
全球的民主國家越來越關注北京的政治和經濟間諜活動,包括涉及中美貿易談判核心問題之一的盜竊知識產權,以及中共對海外華人的監控和施壓,但中共在這方面的行為並沒有收斂。狄雨霏認為,當有事發生時,中共的統戰會加強。
狄雨霏在文中寫道:「特別是美國和澳洲的政治家和官員對北京在他國境內施壓的行為和企圖拉響了警報。」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於2018年8月下旬發佈了報告《中國(中共)的海外統戰工作》,該報告指出,中共通過其「統一戰線」工作來倡導其政治利益。自中共建政以來,統戰戰略一直是中共在國內和國際上鞏固其權力的一個關鍵元素。一些官方和半官方實體開展海外活動。這些活動受到統一戰線,包括中共政府和軍事組織、文化和友誼協會,以及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和孔子學院等海外學術團體的指導或資助。
澳洲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知名統戰問題專家格里・格魯特(Gerry Groot)認為,中共的統戰工作演變成了一個系統的工作,招募「同行者」,大部份是著名知識份子、作家、教師、學生、出版商和商界人士為其工作。這些人本身並不一定是共產黨人。
USCC報告指出,記者和活動家們表示,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CSSA,也稱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經常與中共政府協調,並參與制止言論自由的行動以及對中國學生維權者進行騷擾、恐嚇和監視。
美國前中情局分析師、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中國問題專家彼得・馬蒂斯(Peter Mattis)表示,中共的恐嚇,以及推動中共的故事「有時會越線,成為犯罪行為」。
馬蒂斯認為,中共侵犯了美國公民以及受美國法律保護的其他人言論和結社自由。比如,在美國本土上壓制抗議。
投誠的歐洲中共特工:學生會是間諜網前線
2005年,法國知名日報《世界報》(Le Monde)披露,比利時魯汶的一個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是中共在比利時經濟間諜網絡的前線。該間諜網絡有數百名中共間諜在歐洲各個企業工作。
2005年7月,比利時一名中共特工投誠,指證所謂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實質就是「歐洲戰略情報暨安全中心」監控兩年多的間諜組織的「掩護性組織」,主要任務以工業經濟情報為主,也蒐集異見人士的情報,上報到北京和安全部。該特工本人就是比利時魯汶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成員,在歐洲的大學和公司待了十年。
狄雨霏在她的調查文章中指出,在中共1949年奪取中國政權之前和之後,德國都迎來了幾代中國留學生。具有歷史諷刺意味的是,統戰在近100年前的柏林就已經開始,當時就叫統一戰線(Einheitsfront)。柏林當時是列寧共產國際的活動中心,它試圖通過滲透、吸收和壓迫批評者和遲疑不定的人,來消除共產主義的敵人。
慕尼黑聯邦國防軍大學(Bundeswehr University)的國際政治教授和安全專家卡羅・馬薩拉(Carlo Masala)告訴狄雨霏:「中國(中共)正試圖進入德國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是說我們對中國(中共)完全視而不見,但我們並沒有密切關注。」
狄雨霏認為,與中共統戰相關的德國團體至少有230個,包括「德中友誼、文化和經濟社會」、「中國商會」、「旅德中國科技專家專業團體」等,還有一個「公共外交協會」公開宣稱它對德國和歐洲的政治家有影響力。這些都不包括學生會和20所孔子學院,這兩種機構都與統戰目標一致。
狄雨霏致電致信給中共駐柏林大使館和德國的中國學生協會希望得到評論,但都未得到答覆。
統戰打擊德國經濟 歐盟:經濟對手 體系敵手
中共希望成為全球科技領導者,這一舉措已引起國際社會擔憂北京會試圖通過收購西方公司,以及通過經濟間諜來實現其技術強勢,中共也會試圖收買科研人員以獲取信息。儘管中共的這些努力對德國造成的損失幾乎無法計算,但柏林數字經濟協會Bitkom 2017年估計,德國經濟僅僅因為網絡間諜和數據偷盜每年就損失約550億歐元(610億美元),其中大約五分之一的襲擊來自中國(中共)。
歐盟委員會稱,中國(中共)是「追求技術領先地位的經濟對手和體系敵手。」
在2018年的一份報告中,德國國內情報機構寫道,中國(中共)的安全機構「密集地在德國的工作場所,對具有知識潛力的中國科學家進行引誘」。
龐大的野心 神秘的組織 剝離的門鈴
狄雨霏在文中指出,完成學業後繼續留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中共會通過一個與統戰相關的組織「全歐華人專業協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Europe,簡稱:FCPAE)來確保他們為祖國(中共)效力,這是一個基地位於法蘭克福而覆蓋全歐洲60個中國科技組織的傘形集團。
狄雨霏表示,該機構在上海和北京設有辦事處,為在中國搭建專業聯繫提供獎勵和前景,並為中國科學家在整個歐洲組織年度活動。今年的活動將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和先進製造業,並將於10月在都柏林舉行。去年,大約300名中國和芬蘭官員、科學家和商人參加了在赫爾辛基舉辦的關於建設可持續經濟和智慧城市的活動。
儘管其規模龐大、野心勃勃,但狄雨霏認為,該聯合會仍然很神秘。沒有人在其註冊地址應答門鈴,這是一棟位於法蘭克福郊區的三層住宅。在剝離的門鈴上列著與該聯合會創始人周盛宗(Zhou Shengzong)有關的幾個組織,他是一名電腦科學家,於1988年作為博士研究生抵達德國,現在在中科院一個研究所工作。
狄雨霏介紹,在赫爾辛基,統戰的足跡顯而易見:組織者之一是斯德哥爾摩的北歐致公協會,該協會在其網站上表示「與中國致公黨建立長期聯繫,與海外各致公堂、致公協會進行各種交流活動」。中國致公黨是統戰中八個經批准的非共產黨組織之一,由中共前科技部部長、中共政協副主席萬鋼領導。中共政協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諮詢機構,其本身就是一個統戰的附屬組織。萬鋼作為一位汽車工程師,在德國學習並工作了17年。他的背景再一次表明,德國對中共的重要性,這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工業技術強國。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香港出生的記者,曾為《美聯社》、《南華早報》、《國際先驅論壇報》、《紐約時報》工作過。 她畢業於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主修中文和政治專業。#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