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在漆身為癩、吞炭為啞之後,變身一個乞丐。當時趙襄子正好是要修一座橋,豫讓就扮做一個死人,躺在橋的下面。趙襄子在橋落成時去視察,走到橋邊時,馬突然間就停下來不往前走。趙襄子怎麼趕,馬都不走。趙襄子說,我聽說「良驥不陷其主」,就是一匹好馬是不會把主人帶到危險的地方去的,附近一定是有危險,搜一下。
士兵說,橋下有一個死人。趙襄子說,新建的橋哪來甚麼死人?一定是豫讓,給我抓起來。於是士兵就把豫讓抓起來。當時豫讓仰天長號,因為他覺得再也沒有機會了,他都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還不能完成刺殺的任務,將來還能再做甚麼?所以仰天長號。
趙襄子就很奇怪,說我問你一個問題:你並不是一開始出仕時就到智家做家臣,你曾經跟過范氏,又跟過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被滅時,你從來沒有想過替他們報仇,為甚麼智伯瑤被滅時,你報仇的心就那樣的迫切?豫讓當時講了一番話。這番話後來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舌戰群儒時還引用過,就是「眾人國士之論」。
豫讓說,我在范氏和中行氏家裡做事時,他們「以眾人待我」,就是他們把我當作普通人,所以我就以眾人的心態來對待他們。你不拿我當回事兒,我也不拿你當回事兒。但是我在智家做事時,智伯瑤「以國士待我」,他認為我是一國中最優秀的人才,對我非常好。既然他以國士待我,我也要以國士的風範來報答他,所以我就一定要為他報仇。這就是豫讓的「眾人國士之論」。
趙襄子說我上一次釋放你,已經是「曲法赦免」,就是按法律來講應該殺掉你的,我已經法外開恩了,這一次抓住你,我是不能再放了你的。我問你,你有沒有甚麼願望,我可以幫你實現的?
豫讓說你這樣問我,就已經是對我額外的恩惠了。我有一個請求,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殺掉你了,能不能請你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讓我朝衣服刺三劍,就當我為我的主人報仇,就當刺在你的身上。
趙襄子當時壯其言,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讓從人拿著。豫讓就對著那個衣服,咬牙切齒咒罵,然後跳起來刺一劍,再咒罵再跳起來刺一劍,一共刺了三次。每一次刺下去時,趙襄子都打一個寒噤。然後就把豫讓殺掉了。殺掉之後,趙襄子提起被寶劍砍過的衣服,每個洞上都是有血跡的,這是豫讓的精誠所感。這件事情在《東周列國志》上有記載,在《索隱‧戰國策》上也有記載。
豫讓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刺客。在司馬遷給刺客做列傳時,當時《史記‧刺客列傳》一共是寫了五個刺客,第三個刺客就是豫讓,第二個刺客就是我們講過的專諸。
(旁白:豫讓以普通人無法想像的方式,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試圖接近趙襄子並刺殺他,但兩次都失敗了。受到豫讓的感動,第一次,趙襄子法外開恩放過了豫讓,第二次把衣服脫下來讓豫讓刺了三劍。豫讓的故事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典故,以及「眾人國士」之論。豫讓的故事被收錄在司馬遷的〈刺客列傳〉中。)
智家被滅之後,韓趙魏三家,就瓜分了智家的土地,這就是「三家分晉」。在西元前403年,三家得到了周天子的策命,正式躋身為諸侯。
司馬光在談到智家的失敗時,曾經講過一番話。他說在世界上的人,君主經常分辨不出來才能和德行之間的關係。司馬光說在世界上有四種人,一種人是德才兼備的人,這樣的人叫做聖人;還有一種人,他的德行很大,但是他的才能不足,這樣的人被稱為君子;還有一種人,他是才能跟德行都不行,這樣的人被稱為愚人;還有一種人,他的才能很大,但他的德行很差,這樣的人就被稱為小人。
治理國家,當然得到聖人跟君子那是最好的,因為他們的道德非常高尚,但是如果得不到聖人和君子,寧可找一個愚人,也不要找一個小人。為甚麼?因為愚人的能力很低,儘管他道德很差,可是他想做一件事情,因為能力差就做不成。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小狗,想要去咬人一樣,人一揮手就可以把他制住。但是如果一個人,他的道德非常敗壞,他的能力又很強,就像猛虎添了翅膀一樣。那時候,就沒有辦法去制約他。
我們看到歷史上很多使得國家滅亡的臣子,比如說伯嚭。伯嚭並不是沒有才華,他是一個非常懂得人物心理的人。他知道說甚麼話能夠讓吳王夫差高興;他也知道怎麼樣能夠去說服吳王,他的言辭非常的犀利;他對吳王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微妙,這樣的人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只不過他把他的才華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旁白:在司馬光看來,智伯瑤的失敗就在於他是一個小人,他的能力很強,但道德很敗壞。智家因此遭到了滅門的大禍,這就是智伯瑤的父親在選擇繼承人時,以才華而不是德行為標準的結果。智伯瑤的失敗,在於他的貪婪和驕橫,一個家族就此滅亡。而周天子在三家分晉後,也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開啓了戰國時期的戰禍。司馬光認為,周天子的錯誤在於忽視了「禮」)。
司馬光在談到「禮」的問題時,舉過一個例子。他說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曾經為周天子立下過很大的功勞。因為周天子和晉文公都屬於姬姓,就是同姓,所以周天子管晉文公叫做叔叔。周天子問晉文公說,叔叔呀,你為周室立下這麼大的功勞,需要什麼樣的賞賜?晉文公說我要求「隧葬」。
甚麼叫做隧葬?按照春秋時的禮節,諸侯死了之後是挖一個坑,直接把棺材放到坑裡面去;而如果是周天子死了之後,是要做一個墓室和一個通到墓室裡去的隧道,先要把棺材放到隧道的入口,然後經過隧道把棺材放入墓室,這個過程叫做隧葬。
也就是說晉文公希望在死了之後,能夠享受天子的禮儀。周天子就回答他說:這是一件違禮的事。既然你請我同意,就是要尊重周禮,也尊重周天子的權威。可是你一方面尊重周禮,另外一方面要做一件越禮的事情。如果你想越禮,你還何必問我?晉國那麼大的疆土,你想埋在哪就埋在哪,你想用甚麼儀式就甚麼儀式,為甚麼還要我的批准?晉文公聽了這番話之後,到底也沒有敢用隧葬的模式。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就講,「禮」實際上就起到了一個君臣之間定名分和約束的作用。還有一個人也曾經為國君立過很大的功勞,他跟國君說,我不希望你賞賜我任何的土地,或者財寶,我希望你能夠賞給我一朵紅纓。
紅纓是甚麼?這是過去的貴族才可以使用的一個標誌,它掛在馬的脖子上表示社會地位,是一種身分的象徵。當時孔子的意思是說,給這個人多少錢都可以,但是不可以給他這個紅纓。因為甚麼?因為他是一個庶民,不能夠使用貴族的禮儀。
司馬光對「禮」是非常看重的。他甚至認為「禮」是維護社會安定的一個最基本條件,只要禮不壞,社會就可以這樣發展下去。他甚至還有一個非常極端的說法。他說如果當時夏朝的君王,或者商朝的君王,能夠守禮,夏朝與商朝就不會被推翻了。這種說法,其實我們現在看來是非常有侷限性的。因為實際上周公訂禮樂,並不是只想讓人們遵守一定的規範,本質上是為了約束人們的行為,或者說是約束人們的道德。
大家知道,戰國是有七雄的,秦、韓、趙、魏、燕、齊、楚。其中晉國被分了之後,出現了韓、趙、魏這三個新興國家。很多人覺得秦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因為秦最後統一了中原。三家分晉,其實是給秦國統一中原開創了條件。
因為我們看地圖就會知道,秦國當時處在最西面,而它的東面緊挨著晉國。如果晉國不會分裂,秦國永遠不可能戰勝晉國,因為你相當於跟後來的韓、趙、魏聯軍作戰,根本就沒法打。而這三家瓜分晉國之後,每一家的實力等於都削弱了,給了秦國各個擊破的機會。
但是在西元前403年時,秦國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是魏國,那麼魏國是怎麼變得強大起來,後來又是怎麼衰弱的呢?請看下集《知人善任》。謝謝。(待續)#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兩宋繁華》將於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請訪問《笑談風雲》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點閱【章天亮:笑談風雲】系列文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