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公元二一零~二六三),字嗣宗,陳留尉氏(現河南省尉氏縣)人。父親阮瑀,曾任過曹操的椽屬。他生在後漢獻帝建安十五年,死在魏元帝景元四年,享年五十四歲。阮籍生在一個動盪的時代,在政爭上更是殘酷。面對險惡的現實環境,使得阮籍的觀察十分敏銳,也感受十分深刻。他把心的憤懣凝聚在筆端,流瀉在詩文中。阮籍思想感情的透徹表白、文學天才的淋漓發揮,都集中在他的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中。〈詠懷詩〉甚至幾乎成為阮籍文學地位的代名詞。阮籍的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不直接描寫現實,而是大量的用典。他將自己的情感模糊化,使看似具體的詩歌內容透出玄理的味道。漢樂府五言詩以敘事為主,古詩十九首以抒情為主,建安諸位詩人則敘事、抒情、言志並行。阮籍開始的五言詩,又參進了玄理。他的八十二首〈詠懷詩〉,代表著正始文學的最高成就。無論如何地朦朧,還是曲折隱晦的反映時代,都充份顯示了在那個殘酷的政治下,知識份子們普遍的心理感受。
詠懷詩
夜中不能寐(1),起坐彈鳴琴。
薄帷(2)鑒(3)明月,清風吹我襟(4)。
孤鴻(5)號外野(6),翔鳥(7)鳴北林(8)。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注釋︰
1.不能寐︰睡不著。
2.薄帷︰簾子與帳幔。
3.鑒:照。此句是倒裝句,意思是「明月鑒薄帷」。
4.襟︰衣服胸前釘紐扣的地方。
5.鴻︰鳥名,體型較雁大,背頸灰色,翅黑色,腹白色。
6.號:音毫,鳴叫。外野,即「野外」,郊外。
7.翔鳥:飛翔著的鳥。因為月明,所以鳥在夜裏飛翔。
8.北林:北面的山林。這是引用《詩經》的典故,表達遭逢亂世,賢德見棄的憂思。《詩經‧秦風‧晨風》:「鴥(音玉,疾飛貌)彼晨風(鳥名),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詩序》曰:「晨風,刺康公也,忘穆公之業,始棄其賢臣焉。」
阮籍的八十二首〈詠懷詩〉非成於一時,也非全部刻意而作,多是隨意抒感。阮籍及其〈詠懷詩〉的意義非常重要,他處於建安和太康年間,這兩個時代的詩歌詞藻華美,以致流於浮華,內容貧乏。阮籍的可貴在於他未受雕琢之風的影響,而是以渾樸的字句,獨步當世。
此詩的前兩句隱約的可以看見作者心事重重的樣子,起坐彈琴似乎是想藉由琴聲來傾吐心事。三、四句以「明月」、「清風」隱喻自己高潔的人格,然而夜半彈琴畢竟無知音來聆聽的,這是在司馬氏政權統治下,魏晉士人的悲哀。阮籍心中不滿司馬氏政權,然而這種想法卻又不敢被發現,更不能落於文字,這種有苦說不出的痛苦,就濃縮在字裏行間,用極隱晦的方式表達出來。五、六句藉孤鴻和翔鳥的鳴叫,暗示內在想將心聲傾訴出來的渴望。孤鴻和翔鳥的鳴叫正是他所願、所想,然而他卻沒有辦法將這種心情表露出來。最後兩句便是在這樣無可奈何、傷心害怕的情緒中,說出他不敢讓別人瞧見的心事:這樣恐懼之情也令他自己傷心不已,而這份傷心,也只有自己能承受,沒有人可以分擔。
晚上睡不著覺,於是我起床坐著彈琴。窗外的月亮照在我的簾子與帳幔上,清風吹拂過我的衣襟。野外,孤獨的大雁正在大聲號叫,飛翔的鳥兒也在北方的樹林間悲鳴。我在屋內來回張望,究竟能看到甚麼呢?也只能獨自因心中的愁思而默默傷心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