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向來對於「顛撲不破」的真理,不僅照單全收,且堅信不移。那寶貝,媽咪到底應該把你修葺成灌木般平整,還是讓你擁有一株樹的姿態?其實我早已心裏有數。「盆栽雕琢得再美,都是別人的作品。」某個晚上我把褚士瑩的《我,故意跑輸》一口氣啃完後,在腦子裏來回縈繞的一直是這句話。
父母一直以來,對孩子們都寄以厚望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務求精通。我想,如果有那麼一堂課,專門讓小朋友們去讀一冊冊的山、數一行行的水、聽一聽風的律動,或測一下驟雲變化, 你必勝無疑了!試想像你可膽粗氣壯伸出觸角,自每一寸肌膚,每一縷思維去感受這世界,去認識它擁抱它,那豈不絕妙好玩嗎?嘿,你要知道,辨雲識星或觀山聞水這情趣可不是信手拈來的, 這樣的奢侈也不是人人都願意給的呢!不是說了嗎,當你逐漸領會那番跌宕生姿與意蘊無窮,你的心必能觸及最溫柔的光和熱,你對生命的驚服和熱愛,必然更深更堅實了!
所以寶貝,你非草木,何須被修飾成某種形態?媽咪說過,你就是你,努力做好自己,秉持著確切的信仰昂首前行就好。非要成為聲勢顯赫的達官顯要不可,你追求的可以是另一種斐然啊!無需為了滿足大人的虛榮心而變得誠惶誠恐。把自己所憧憬的人生強加在孩子身上而釀成的悲劇, 天天都在上演。媽咪絕對不希望有一天,你會因為一味符合而淪至情無所鍾、心無所繫的蒼白無趣!人生有跌岩起伏才活色生香不是嗎?
那,前端的路還有多長?是直是橫是交叉是平行?身邊的人或事或物,是深是淺是聚是散?那些乍近還遠的,似假還真的,或割捨或鏤空?遍地泛著光,參禪似凝止在一種不可侵犯的靜穆裏。繁花似錦的五月相偕著依然熱切殷實的夢,努力圓熟生命的深沉。你閃爍著童稚的光輝,在我不經意的回顧裏,會是混沌中脫穎而出的靈光吧?!
後記
自小和音樂結下不解之緣,雖然曾嚮往顆顆豆芽構築的城堡拾級而上,卻也因為喜歡搜集、喜歡撰寫、喜歡追根究底,更喜歡暢遊於文字世界,旋一頭栽進了大眾傳播新聞系。也許是希望藉由這科系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繼而在社會學與心理學等人文素養間接培育薰陶下,均有斬獲吧?
相信這個世界是由許多的愛,許多的書和許多的理想堆砌而成的。更相信書寫必能描摹心底那一抹陽光,是生命的昇華,亦是美麗的修行。祈願和大伴小伴繼續透過出走,收集最溫柔的光和熱。如此一來,對生命的驚服和熱愛,必然愈深愈堅實了!
朋友問:《親親》這本書,談的是「親子教養」嗎?我想,相較之下,它更像「要把孩子教好,先把自己教好。」一冊「生活手札」。原來,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靜默的觀察,都逐一被我化成顆顆文字,悄悄記下了。
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願意稍微放下身段,俯下身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進一步改變自己的態度與思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會不會發現更多的驚喜呢?
大家有沒有發現,身邊的孩子好像都難逃被這麼訓:「哎唷,你怎麼那麼不聽話?」 當了媽媽後,我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竟然也是這樣!還好,沒多久我總算開竅了。「奇怪,為甚麼小孩一定要 『聽話』 呢?不 『聽話』 的小孩一定是壞小孩嗎?」
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願意稍微放下身段,俯下身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進一步改變自己的態度與思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會不會發現更多的驚喜呢?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直接把上一輩所套牢在他們身上的教育系統,重新回裝到孩子身上。他們似乎忘了,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適當的調整是必要的不是嗎?親子教育 ——被教育的往往不是孩子,是大人本身吧?都說了:「要把孩子教好,先把自己教好。」
如果,孩子們被釋放的好奇心能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與距離,那我們何不選擇和他們在現實與幻想中一起翱翔呢?在教養這條路上,我樂於繼續當個孜孜不倦的學生,繼續和孩子尋幽探秘。從他們的觀景窗看人看事,一切變得更迷人了呢!來,我們一塊兒試試吧!
──節錄自《親親》/攝影人出版社◇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