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剛剛落幕,香港局勢再度升溫,氣氛緊張。中共6月30日在港挑起聲稱16.5萬人的撐警集會,有支持警察的示威人士意圖衝擊立法會,包括暴力襲擊、圍毆議員林卓廷,辱罵眾志成員黃之鋒等,泛民主派強烈譴責暴徒惡行。
此前,和中共關係密切的《亞洲週刊》則發表封面文章,以「港式文革」和「軟性恐怖主義」來形容早前反逃犯條例的示威者,意圖為中共打壓「輿論先行」定調。
面對香港社會出現嚴重撕裂,前香港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資深媒體人劉細良認為,反逃犯條例一仗,衝擊到中共的統治,也罕有地令香港被提到國際社會關注的層面,所以未來局勢會更加緊張。他呼籲港人七一站出來,捍衛香港的一國兩制,同時提醒港人在反抗中共暴政時,要非常謹慎和小心,不要爆發暴力衝突。
中共在港掀極左風 挑動群眾鬥群眾
臨近七一,近期中共在港掀起一股極左風,甚至出現暴力圍毆議員和民主派領袖等現象。
由親共議員何君堯發起的撐警集會30日下午在添馬公園舉行。從民主黨議員林卓廷FB專頁上截的影片可見,林卓廷離開立法會時,被大批參加集會的人,穿藍色或白色上衣的人包圍毆打,眼鏡飛脫。部分人手持中國(共)國旗。混亂間更有人高呼:「把他丟下去!把他丟下去!」林卓廷之後到瑪麗醫院驗傷並報警,譴責暴徒行為,希望警方儘快緝拿兇徒。
黃之鋒FB也批評,撐警市民用鞋多次拍打立法會大樓玻璃大門,玻璃大門多處留有鞋印,亦有吐口水的水跡。撐警市民也企圖衝進立法會,以粗言挑釁和辱罵他。
除所謂撐警示威人士暴力圍毆議員外,包括親共的紅色團體,如曾多次高調反佔中的「香港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近日也舉行集會撐政府,並宣布1,000部的士都會貼上口號,以表示支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依法施政。
據悉,該團體和中共江派關係密切,曾接受屬江派掌控、中共深圳統戰部牽頭的深圳同心俱樂部捐贈9千萬元。
親共雜誌《亞洲週刊》抹黑反送中運動
此外,曾力挺薄熙來唱紅打黑的《亞洲週刊》則以封面故事,抹黑示威者為港式文革,甚至稱之為「軟性恐怖主義」,並高調專訪警務處處長盧偉聰,為撐警扮演輿論先鋒。
劉細良稱,隸屬《明報》的《亞洲週刊》和中共、中聯辦關係密切,比起明報報紙本身的立場「左」了很多。「我覺得編輯部的人都是中宣部,或者中聯辦的宣傳機器來的。特別是邱立本,在上次反佔中裏面已經是參與這個反佔中的宣傳計劃,比如書展他會舉行這些反佔中的座談會,所以已經完全不是媒體的角色來的。」
他認為,中共擔憂香港事件引發顏色革命,雖然在G20峰會前投鼠忌器,但要警惕峰會之後,特別是在七月一日之後,「如果再有這些激烈的行動,警方一定會採取更進一步的武力。」
他提醒反逃犯條例示威者一定要理性抗爭,「香港這次賴以成功是因為國際社會輿論的支持,而國際社會的支持是因為香港人的高度理性還有文明的一個抗爭手段。如果出現了激烈的暴力抗爭的話,我相信包括香港本地或國際輿論都會有所轉變,配合中共去抹黑整個運動。所以我希望所有的直接行動都要小心謹慎,慎防大規模的暴力衝突,到時候得不償失。」
修補撕裂 首要是撤回引渡惡法
劉細良稱,雖然迫於民意壓力,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暫緩備受爭議的引渡條例,但社會出現嚴重撕裂。其根源在於警察濫用暴力,以及林鄭月娥堅持要在一百萬人上街遊行之後,依舊要將法例呈交給立法會,這是整個特區建制的問題。
要彌補社會撕裂,他認為首要條件是撤回這個法例,因客觀來講「暫緩」和「撤回」已經沒有區別了,「為何不能索性撤回呢?起碼回應了示威者的第一個訴求。」
其次,是獨立調查,不只是調查警察,而是調查整個衝突的起因與來龍去脈,給各方一個說法。否則這樣拖延下去,只會將仇恨積累下去,到下一次爆發的時候會更加厲害,他憂慮地說:「這個爆發很可能在近期內發生的。」
呼籲市民七一上街 讓世界關注香港
談到今次反逃犯條例一仗,他相信這次最大的改變是,香港的民主運動沒有再像雨傘運動一樣出現四分五裂的情況,第二就是捲進去的人很多,是有史以來最多的。第三就是香港問題成功自1997年之後首次走上國際舞台,成為外國政府也要回應和關注的問題,相信這個影響是會持續出現。
劉細良並指,香港的反送中運動衝擊中共統治。中共也是投鼠忌器,不敢在香港的問題裏面做得太過分,「所以它仍然會找特區政府出手,而不會自己出手。」加上美國的關注,美國已經提出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直接受到衝擊的不只是香港,包括大陸。
他呼籲七一大遊行有更多人走上街頭:「我想這個訊息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五十萬人、一百萬人上街,我想國際社會會看得很清楚——這個送中修例其實沒有解決,從而製造更大的壓力,希望特區政府立刻撤回這個法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