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國封殺華為以來,其它多國也相繼展開封殺。有港媒報道稱,香港銀行界因應「華為封殺令」,重估華為相關企業的信貸風險。一家在深圳上市、幫華為代加工的「華為概念股」,其香港老闆也表示「銀行貸款謹慎了」;他後悔此前錯判形勢,加大在大陸的投資並擴張生產,目前則需要另謀出路,包括尋找其他合作夥伴、轉移部份生產基地到海外,放慢發展速度等,以應對突發情況。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70間附屬機構列入貿易黑名單後,一系列中港上市的華為概念股大跌。

後悔集資擴張 「華為概念股」欲另謀出路

一家在深圳上市的某「華為概念股」香港老闆陳先生(化名),對大紀元表示,今次是「錯判形勢」。公司主要在珠三角幫華為代工生產手機、平板電腦、路由器等產品,華為是公司第一大客戶。原本看好華為,前幾年上市後更在國內加大生產基地,包括正在興建第三家生產基地。

但沒有預想到華為禁令「這麼突然」,令業界措手不及,他說,因為訂單多,所以要擴大生產,如今時局逆轉,此前沒有料到這麼多國家、政府會打擊華為。如果知道有禁令,肯定不會擴張,要減慢發展速度。

雖然目前華為訂單減少數量,還沒有即時反映出來,但他預料:「幾個月後,估計下半年會出現產量收縮。」至於如何應對華為禁令,他表示半年前公司已在東南亞收購了一家手機設備廠,成為大股東,未來會增加其它品牌產品的生產;他並預料美國肯定會繼續針對中國,華為禁令會持續,未來希望尋找到其他合作夥伴,避開禁令影響。

港銀評估信貸風險 銀行家:擔心觸犯禁令

另外,據東方日報26日引述消息透露,香港銀行界針對蘋果公司(Apple Inc.)及華為兩大手機製造商的供應鏈企業,檢視其信貸情況及作出風險評估,範圍涵蓋兩岸三地的製造商,以防科技戰升級會衝擊香港的銀行體系。

報道稱,有銀行上周要求企業銀行部檢視上述兩大手機製造商的供應鏈企業,包括涉及的公司、銀行對口負責人、信貸額度、風險敞口,然後呈報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討論,以及評估中美貿易戰升級的風險與影響。

據了解,銀行聚焦約三十家供應商,包括晶片、電路板、電池及鏡頭等,以及手機主要的組裝廠商。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表示,該局一直密切留意中美貿易摩擦的最新情況,並與銀行業保持溝通,但不會評論溝通的具體內容。

對於「華為概念股」信貸方面的風險,陳老闆對大紀元表示,因為公司屬上市公司,現金流充足,沒有向銀行借貸,暫時沒有借貸困難。但他承認,銀行對華為相關企業「貸款審慎了」,「始終要拿銀行的貸款額去買機器、原料,還有廠房的支出,(相關企業)會受到影響的。」

香港資深銀行家、浸會大學客席教授吳明德分析,銀行業對於每日的政經大事都非常關注,「每天都在關注借貸風險」。他認為,今次華為禁令,猶如美國制裁伊朗,銀行系統肯定要列入「常備系統」去評估借貸風險;尤其是和美國業務往來較多的外資銀行,會更加小心,「不只是借貸壞帳問題,更擔心金融牌照會否因為觸犯禁令,而被吊銷,這就得不償失了。」

他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很多公司都來這裏借貸籌錢,利用香港的平台發債。以前相關企業和華為合作是引以為傲的,借貸非常容易,「現在風頭調轉,銀行業甚至是中資都會小心審批。」◇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