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就在中共反制力道有限地對美國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中國經濟一大支柱再傳壞消息,那是曾以每年24%的速度高速增長的汽車製造業銷量急速下跌。
眾所周知,汽車製造產業不但能貢獻巨大GDP、稅收、就業,還能吸引大量外資,同時是在經濟下行時「穩消費、擴消費」的關鍵產業。
今年1月,中共十部委就聯合出台了一份《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了六大方面24項政策措施,促進汽車消費。
中國乘聯會最新統計,4月汽車零售同比下降18%,批發下降22%。這個數據說明,繼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下降了14%,4月汽車銷量又現「斷崖式」下跌。報導稱,包括國有四大汽車集團(一汽、上汽、長安、東風)等車企跌幅持續擴大,從4月底開始,眾車企開始「恐慌式」自救,有的甚至推出相當於半價的「員工價」希望能將現有的庫存車快速消化。
中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發生了大變化,首次出現負增長現象,可以說中美這場貿易戰,讓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已經反映在汽車市場,因為按理說中國汽車行業基本依賴本國自身市場,中美關稅的變動影響有限。這也是中共堅持貿易戰的代價之一。
30多年前,中國大陸並沒有汽車製造的技術,只有靠引進外資。中共發改委為了確保當時中國汽車業可以通過「以市場換技術」,要求外企在中國經營須成立合資企業、由中企至少持股一半;除此之外,還對進口汽車祭出高關稅25%。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曾表示,在汽車關稅上,中共政府的政策「尤其過分」。中國於2002年成為WTO會員國時,中共政府承諾對整車的關稅應有一個減讓時間表,最終將關稅減至10%左右,然而在加入WTO十多年的時間裡,汽車關稅沒有得到絲毫減低,也未呈絲毫遞減趨勢。
公開報導顯示,從2005年至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以每年24%的速度高速增長,並於2010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車市場。
然而,雖然2009年中國車市大爆發,但陸媒《財經》報導曾指出,其實是官方砸下人民幣約100億元以上的稅費減免及現金補貼才換來1300百萬輛的銷售奇蹟;此外,仔細分析其結構,中外合資車汽的外國品牌占56%,而在利潤最高的中高價轎車領域,基本是跨國汽車公司的天下。
2016年數據顯示,一汽合資貢獻度81%,上汽合資貢獻度94%等,也就是國有四大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占比不足一成二成,業績增長仍依賴合資公司。
乃至2018年,國有四大車汽對於合資品牌的依賴還是很嚇人的。如「一哥」上汽,2018年上汽旗下三家合資品牌銷量占集團整體銷量的86.6%。三大合資公司2018年為上汽集團掙了478億元,是上汽集團當年淨利潤的1.33倍。這意味著,除合資公司業務外,上汽集團其他業務虧損約118億元。
再如號稱自主品牌銷量過半的央企長安汽車,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降90.8%,原因是「來自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下降所致」,即長安福特曾貢獻長安汽車80%至90%的利潤,隨著銷量斷崖式下滑,長安汽車也由盈利轉為虧損。
所以一汽、上汽、長安、東風登入世界500強的背後,是過度依賴合資企業。業內評論,這四大國有車汽如果沒有合資整車業務,估計不僅沒有實現贏利,甚至會出現虧損、面臨倒閉。
中國車市持續下滑,不過是這一場貿易戰被戳破的泡沫之一。
據中共社科院監測,中美關稅戰,中國承擔稅負約在9%至10%之間。換言之,美國本國的零售商、生產企業、消費者承擔了整個稅負的90%。但中國民營企業真正困境還不在於融資問題,而在於利潤。經濟強勁,企業有利潤,民眾收入提高才是王道。
根據全美零售聯盟(NRF)資料,美國人今年母親節將花掉250億美元,歷史新高。而中共寄望消費拉動經濟的黃金假期,2019新年假期消費成長跌破2位數,今年「五一」共4天旅遊收入不到1200億人民幣(僅1,176.7億元)。
顯然中國消費者的錢包在5月份仍不斷縮水,民眾吃喝玩樂都已經捂緊錢包,留給「穩消費、擴消費」的汽車市場當然也就不多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