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證實自己形成了一種習慣,所言所行無不在證明「我」比別人好,而當一個人孜孜不倦地求證自己無知,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時候,他會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

蘇格拉底是一位古希臘先賢,當他的好友興沖沖地告訴他,從神廟的預言中得知,蘇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可蘇格拉底聽到後不但沒有高興,反而一臉的茫然和不安。因為蘇格拉底不相信自己最有智慧,他四處求證別人比他更聰明、更具智慧,然而他卻發現,那些本來非常聰明能幹的人,因為他們每個人都自認為最聰明,那種狂妄反而消弭了他們的智慧之光,讓他們看起來更像是愚昧和無知。於是蘇格拉底懂了:神之所以認為他最有智慧,就是因為只有他認為自己無知。一個人要想獲得智慧,恰恰是從認識自己的無知開始。

愛聽好話、不喜逆耳之言幾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當哪怕是聽到並無惡意的建議、批評、或指正時,總是不由自主地辯解、否認、或在心裏不高興,更甚者反唇相譏,哪怕那個問題已經在自己身上相當明顯和嚴重了,甚至危害自己和別人了,那也不行。而當一個人聽到逆耳之言,不但沒有絲毫怒容,而是虛心接受,並對提出者心存感激之時,他又是一個甚麼樣的人呢?

中國歷史上的唐太宗就正是這樣的人。有關這方面的歷史記載可說是比比皆是,從一個小小的例子上就可以說明:當時隋朝的蕭皇后落入了突厥人手中,唐太宗深明大義把她迎回大唐,並在宮中為她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席間唐太宗不無喜色地問蕭皇后:「眼下場面和隋朝宴會比起來如何呢?」蕭皇后卻回答道:「陛下是開基立業的君王,又怎能和亡國之君相比呢?」唐太宗深受感動,對蕭皇后的指正不但虛心接受,而且表示感激,從此更加嚴以律己。

正是因為唐太宗這種廣納諫言、虛心聽取各種不同意見、甚至對外族入侵者也善於化敵為友、寬廣包容的博大胸懷,使得當時的大唐萬國來朝,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開創了一代文治武功的天朝盛世,把中華文明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推上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至今令後世敬仰讚嘆。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一顆謙卑之心呢?

謙卑之人必不失純真,「真」即是自然,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未經雕飾和污染,那就是一個人的本性。

謙卑之人必心地良善,如果把「我」看得太重,慢慢心胸就會越來越狹小;而如果放下自己,凡事想一想別人,隨著心中裝著更多的人、更多的生命,那眾多生命的加入就會讓人心的容量變大,心的世界也越來越寬廣美麗富饒,就像天空和海洋一樣,能容納萬有。

謙卑之人也必有容忍的雅量。因為他知道生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容忍謙卑的過程裏,他能改正自己的短處,不斷獲得生命境界的提升。

據說,在神的經卷中,驕傲和狂妄是惡之源,足以讓生命走上墮落和毀滅。人的內心都有那一束不滅的慧光,現代人如果拿出一點謙卑,返本歸真、真誠善良地做人,那麼就可能找到生命意義、走上「真善忍」這條光明的永恆之路!◇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