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關注巴黎聖母院大火的中國人不知是否注意到,近一個月來,中國各地的大火和爆炸是此起彼伏,其烈度和廣度完全超過巴黎的大火。

單純的火災包括:4月19日,雲南昆明森林大火;18日,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起火;17日,遼寧瀋陽棋盤山突發山火。3月30日,四川涼山發生森林火災,造成31人死亡;同日,北京密雲、平谷山火突燃;29日,山西長治市沁源縣再次發生森林大火,而14日首次發生的大火中,有6人死亡。

由爆炸引發的火災有:4月24日,內蒙古伊東集團化工廠爆炸;23日,陝西榆林停車場爆炸;21日,大連一化工廠爆炸;15日,濟南天和惠世製藥廠發生爆炸,10名工作人員全部喪生;13日,江蘇丹陽開發區一企業發生爆炸、大火;10日,江蘇鹽城響水化工園區內一間公司的倉庫發生自燃,滾滾黑煙升半空;3日晚,江蘇省泰興市中丹化工技術有限公司污水車間廢水儲罐發生爆炸和火災事故。3月31日,江蘇省崑山市綜合保稅區內的漢鼎精密金屬有限公司發生燃爆事故,造成7死、5傷;29日,山東青州市發生工廠爆炸,至少5人喪生;25日,山東煙台招遠市發生化工廠爆炸,造成1死、4傷; 23日,雲南大理發生天然氣爆炸,致3死、5傷;21日,江蘇鹽城一家化工廠發生大爆炸,造成至少78人死亡……

在戾氣肆虐的中國大地,不僅火災、爆炸頻繁,而且4月北京還在一周內出現連震。4月7日,北京市海澱區發生了2.9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4月14日,北京懷柔區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

事實上,火災、爆炸、地震等各種災難頻繁,這些年在中國早已不是甚麼新鮮事。比如去年10月的一個月裏,中國大陸就發生了超過50次的地震。或許也是因為天災人禍過於頻繁,受無神論影響的中共高層到普通百姓,似乎都有些不以為然,認為這不過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是自然的背後一定都是有原因的。古人認為世界是由具備金、木、水、火、土五種特性的物質構成的,稱作「五行」。而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相互消長變化,是世間運化的基本規律。據此,可洞察世間萬象,如天道的運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

西漢的董仲舒在陰陽五行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天人感應」學說,其核心是天是最高的神,天人合一,天人可相互感應。具體來說,就是天人相類相通,天的賞罰是依據人類行為好壞而施。上天分別用符瑞和災異對統治者顯示讚賞和譴責,用以指導人世間的活動。他還特別強調災異的警懼作用,認為自然界的災害變異,是為政者的錯誤所導致。

董仲舒認為各種不同的天災對應不同的事,不同的天災反映了不同的政治之失,也就需要採取不同的補救措施。比如地震,乃是昭示臣有貳心,政權不穩,人君需自責不能附遠安民,其補救措施為舉賢良方正,罷擾民之事。比如火災,《像維》中認為乃是因為邪人當道,正直之人遭殃的緣故,是對人君的警告。

也因此,歷史上不少皇帝對於來自上天的警告都不敢怠慢,除了反躬自省,還要下罪己詔。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也反映了古代統治者敬畏天道,為政求德的傳統。僅舉幾例。

漢朝元帝登基不幾年,漢武帝陵園的白鶴館發生了火災。聽說後的漢元帝馬上脫下龍袍,換上一身白色衣服,並頒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道罪己詔,恭敬地承認火災都是自己的錯。

唐朝武則天稱帝時的公元695年元宵節後,東都洛陽的明堂、天堂被大火燒燬。武則天馬上下罪己詔,並親自趕往祖廟祭祖,同時要求眾官員對朝政提出批評性建議。

宋朝神宗即位當年,京師發生地震。他詢問大臣這是何故。有大臣回答道:「天裂,陽不足;地動,陰有餘。恐由小人為邪所致。」宋神宗深以為然。

1797年,清嘉慶二年,乾清宮不慎失火,已經87歲的太上皇乾隆,主動出來承擔責任。

有人曾統計,歷史上頒發罪己詔的皇帝漢代15位;三國有1位,就是魏文帝;吳國2位、兩晉7位、南朝14位、北朝1位、隋朝1位、唐朝8位、五代6位、宋代7位、遼代1位、金代1位、元朝4位、明朝3位、清朝8位。原因除了失火、地震,還有喪師戰敗、旱澇累見、出現日蝕、旱蝗並至等。

對於如何避免災禍,宋神宗時著名的大臣富弼給出的建議是:「推至誠,行至德,思所以厭塞其變,以謝天地之譴告焉。」這與董仲舒的看法相同,那就是如果統治者能夠接受上天的警示,改善治政,就會感應上天,改變命運,否則必將亡國失政。而那些不聽來自上天警示而自取滅亡的實例,中國歷史上也並不缺乏,比如夏桀、商紂王、漢順帝。

以史為鑑,看看今日中國大陸日益頻繁的天災人禍、戾氣充斥、惡行遍地背後,不正是源於中共打壓良善,欺壓百姓,任用奸人當道所招致的後果嗎?如果不改弦更張,順天意民心而為,歷史最為糟糕的一幕將上演。◇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