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魯迅,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陌生,中國人所熟知的阿Q精神就出自於他的作品。不過,很多中國人並不知曉的是,魯迅全然沒有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其不僅在作品中充滿了對中華文化的全盤否定,對暴力、仇恨的宣揚,而且在根本立場上站在蘇俄和日本一邊。
這樣的魯迅,顯然符合了中共奪取政權的需要,符合了中共毒化民眾、給民眾洗腦的宣傳需要。魯迅成為了被中共利用的一個知名文人,也是後來被中共抬高的原因。
好在魯迅沒有活到中共建政,因為1949年後中共黨魁毛澤東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魯迅活著,要麼自己閉嘴,要麼進監獄。而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所謂壽則多辱,活在中共統治下他,儘管百般小心,還是沒有逃脫悽慘的結局。
與魯迅絕交
1885年出生在浙江紹興的周作人,原名櫆壽,與魯迅一樣,幼年在家鄉的私塾三味書屋接受傳統國學教育。1901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在此改名為「作人」。當時他學習的輪機專業都用英文教材,因此周作人有了很好的英文基礎。
此後,他考取了官費生,與魯迅、好友許壽裳等人在1906年留學日本。
在日本留學期間,周作人先補習日語,後攻讀海軍技術,最後轉學外國語言,曾學過希臘語、俄語和梵文等。他與魯迅共同翻譯出版了《域外小說集》一、二部份,算是對翻譯的嘗試。這也為他以後從事翻譯工作打下了基礎。
1911年,周作人從日本回國。先是做了4年教英文的中學老師,後到北京大學附屬國史編纂處做編纂,1918年出任北大文科(文學院)教授,擔任希臘羅馬文學史、歐洲文學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學等課程,並創辦北大東方語言文學系,出任首任系主任。
大概在1919年,周作人、周建人與魯迅三兄弟共同買下了八道灣11號(新街口)的房子,結束了長期的寄居生活。他們還將老母親接到北京來一同贍養。不料,1923年,周作人突然與魯迅斷絕了往來,魯迅很快搬了出去,並將老母親接到了新家。
後來,魯迅在去取書時,竟遭到了周作人夫妻的辱罵,周作人還拿起一個香爐砸向魯迅,好在被別人搶下,沒有鬧的更大。
周作人與魯迅間失和的原因究竟是甚麼?當事人至死都沒有透露,坊間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是魯迅偷看周作人日籍妻子羽太信子洗澡被發現了,讓周作人震怒;也有人說是魯迅趁周作人不在,調戲弟媳,遭到羽太信子的拒絕後,兄弟失和;還有人說周氏兄弟因為文化上的觀點不同,再加上羽太信子的從中挑撥,造成了這樣的結果,等等。不管是甚麼原因,兄弟從此成了陌路。
1936年10月魯迅在上海離世後,周作人沒有前往上海,而是繼續在北大上課,但臉色很不好看。
留守北平 淪為漢奸
全面抗戰於1937年爆發後,日軍佔領了北平(北京)。當時北大、清華等高校和眾多師生南遷,周作人不顧胡適不要捲入政治漩渦的勸告,選擇了留下,成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並受校長的委託看守校產。
起初,周作人只是給留下的學生上課,並沒有出任傀儡政權的任何行政職務。然而,隨後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周作人的人生。
1939年元旦,自稱是他的學生的客人求見周作人,見面後,突然開槍將他擊倒,子彈射中銅扣而受輕傷。凶手逃逸後未被捉獲。戰後有人在美國撰文,自稱當年是學生,不滿周的親日行止而下手。
槍擊案後,日本憲兵進駐周作人家,周作人正式下水,接下汪精衛南京政府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聘書,3月應聘兼任北京大學「文學院籌辦員」,開學後兼任文學院院長。從此,淪落為漢奸。
此後從1940年開始,周作人又先後兼任偽政府的「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東亞文化協議會會長」、「中日文化協會理事」等職務。
任職期間,他配合日本人對中國人進行親日教育,去東京晉謁日本天皇;慰問日軍傷員,捐款1,000大洋;跟隨汪精衛去「偽滿洲國」叩見溥儀;在文章中一再宣揚「中日親善」、「大東亞共存榮」等。這顯然已經超越了一個有道德操守的知識份子的所為。
也因此,在抗戰勝利後,周作人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名逮捕,最初差點因為「賣國罪」被判死刑,在一些人的斡旋下,被判處14年有期徒刑,後改判為10年有期徒刑,改判的原因是新任校長胡適替他證明有保全北大的圖書和設備之功,但這樣的功勞是無法改變其「漢奸」的實質的。(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