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發表「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提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基礎教育交流合作,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研究三地幼兒園締結『姊妹園』。」血濃於水的國族情懷,似乎正隨著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向教育這座大山埋手。
眾所周知,香港教育局近年對資助香港學生參加「國情交流團」不遺餘力,而挪用公帑數目亦逐年增加。2015年時任特首提出提供每間學校12萬元資助,鼓勵香港學校和大陸學校結盟,在之後3年將「姊妹學校」的數量由之前的420所增至600所,3年共花費近2億元;又提到「計劃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大陸交流」,預計由7,300萬元開支,分階段增至每年1億1,000萬元。而據2016年政府統計資料顯示,由2011至2015年的過去5年,單是教育局就花了2.2億港元資助大陸交流團,資助名額則增加至75,000個。
至於交流團的內容,曾經參加過「國情交流團」的過來人這樣回憶:「中學二年級13歲時首次參加了學校推薦的『大陸國情交流團』。7日6夜的行程中,到過當地的革命烈士紀念館;出席了3、4個由大陸官員主講、宣揚共產黨理念的講座;又在烈日下的廣場慶祝八一建軍節,看著同學對解放軍烈士獻花。之後連續3年參加了大同小異的國情交流團,遊覽過湖南、湖北,還有河南。」她的總結是「自己並非特別熱衷了解中國國情,實情是,這些交流團團費相當低廉。大陸交流團最吸引的,是數百元就可以和同學到大陸遊山玩水足足一個星期﹗她和同學因此都很樂意參加這些「超值」的暑期活動。
若北上交流團未竟全功,則結成「姊妹學校」甚至「姊妹園」,便是向教育圈撒下的一張大網,增加學校與學生接觸的次數與規模,利用非正規課程的活動,著意點撥學生的心態,較諸在課程或課堂上著墨,手段自然高明得多。蛇齋餅粽,國情交流,也許只是同一曲目的變奏而已!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信焉?◇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