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洲乘搭接駁快艇前往南大嶼山芝麻灣半島的大浪村,一片水清沙幼的海灘映入眼簾,從海灘走入村中農場,伴著清涼的海風及泥土的清香,宛如置身世外桃源。遠處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他們手捧著剛剛從田中拔出的蘿蔔,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他們參與的是由小島學園主辦的「五行營」,以培養五大範疇的生活技能為主,也是陳葒校長對孩子贏在與別不同的「起跑線」教育模式的探索。

二零一五年七月,一群專業背景各異、素昧平生的「島師」們帶著一班小朋友,相聚前往大嶼山芝麻灣半島的大浪村,開展了第一期的小島學園七日六夜學習體驗營(小島營),嘗試實踐他們心中理想的教育模式。這裏沒有繁複的行政程序、考試壓力、課業負擔,伴隨課堂的是海浪聲、田中的蟲鳥鳴,下課後,柴火煮食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令小朋友品嚐不一樣的食物味道。近五年來,大浪村留下了不少孩子歡樂的回憶,陳校長也有信心繼續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實踐下去,盼未來能真正成立一所有山、有海、有田的「小島學園」學校。

拒絕虛擬世界 親身體驗生活樂趣的「五行營」

「小島學園」每年在大浪村都會開展不同類型的學習營,今年的第一個主題營為「五行營」,在年初五至初八(2月9日至12日)開展,以培養小學生的生活技能為主,課程包括金工(STEM教育)、木工(木製工藝)、土地耕種、柴火煮食、水上求生等等。

金行課包括當下流行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學生分組自製獨一無二的LED燈,並有三個閃光頻率。(曾蓮/大紀元)
金行課包括當下流行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學生分組自製獨一無二的LED燈,並有三個閃光頻率。(曾蓮/大紀元)

金行課包括當下流行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學生分組自製獨一無二的LED燈,並有三個閃光頻率。(曾蓮/大紀元)
金行課包括當下流行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學生分組自製獨一無二的LED燈,並有三個閃光頻率。(曾蓮/大紀元)

陳葒校長表示,舉辦「五行營」的靈感來自他觀察到現在的應試教育令孩子們變得「高分低能」,在生活應用方面的能力十分缺乏,他希望能透過這類的學習營,令孩子們有機會培養生活技能,在親身體驗落田、砌木、煮食等生活後才會更加明白背後的意義。

木行課學習木工,「島師」講解示範「鋸、鑽、釘、挫」等基本木藝技術。(陳仲明/大紀元)
木行課學習木工,「島師」講解示範「鋸、鑽、釘、挫」等基本木藝技術。(陳仲明/大紀元)

陳校長舉例:「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很多速成的,很多是超級市場已經有的,他們覺得食物很輕易可以獲得,他覺得某樣東西是砌好給他的,這會令他對事物、環境不太珍惜,都不會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思維。但是在這些營中,令他有這方面的感受,令他直接對於田土,山水,對於火這樣的接觸,令他知道原來事情是這樣來的。」

馮天悅、方日曦、陳卓穎(左至右)展示自己製作的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馮天悅、方日曦、陳卓穎(左至右)展示自己製作的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十歲的陳卓穎今年是第一次參加「五行營」,他表示學到了拔蘿蔔、拔菜、打拳、做木工、炒菜等技能,他很喜歡大浪村的環境,特別是獨具特色的「樹屋」令他印象深刻,是一個休息、嬉戲的好地方,在市區很難有令他如此放鬆的環境。

曾經參與過長洲學習營、今年十一歲的方日曦,上一次的學習營體驗非常好,因此他再次參與小島學園的「五行營」,他喜歡學習木工,十分享受自己設計的過程;就讀三年級的馮天悅小朋友則喜歡自主學習的課堂,沒有功課的學習體驗令她感到很歡樂。

水行課學習水上求生技能,如划獨木舟。(受訪者提供)
水行課學習水上求生技能,如划獨木舟。(受訪者提供)

小朋友們在出海前進行熱身運動。(受訪者提供)
小朋友們在出海前進行熱身運動。(受訪者提供)

水行課學習水上求生技能,如划獨木舟。(受訪者提供)
水行課學習水上求生技能,如划獨木舟。(受訪者提供)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家長曾感動落淚

左:「島師」炳嫂(右)在教學生切蘿蔔;右:學生親手刨蘿蔔。(陳仲明/大紀元)
左:「島師」炳嫂(右)在教學生切蘿蔔;右:學生親手刨蘿蔔。(陳仲明/大紀元)

為「小島學園」提供場地的是在大浪村Island Club農莊莊主——炳嫂,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充滿田園氣息的農莊,本身就是教學的絕佳場地,二零一五年陳校長到訪Island Club,談及教學理念,與炳嫂一拍即合,便啟動了教學計劃。除了負責場地營運外,炳嫂還擔任「小島學園」的「島師」,為孩子們開設「土」和「火」課程教學,除了傳授他們耕種知識及煮食方法之餘,更注重孩子品格方面的培養。

大浪村Island Club農莊莊主——炳嫂,也是小島學園五行課「島師」之一。(陳仲明/大紀元)
大浪村Island Club農莊莊主——炳嫂,也是小島學園五行課「島師」之一。(陳仲明/大紀元)

炳嫂觀察到現在家長對孩子們過度保護,甚至溺愛,令他們自理能力很差,沉迷於「打機」,有的小朋友甚至連怎樣盛飯都不會,在家都是家人盛好飯端到面前,才放下手機吃飯。來到「小島學園」,小朋友們不允許帶手機在身,炳嫂會耐心地從怎樣拿碗,怎樣盛飯教起,眼見小朋友們非常聽話,會排隊盛湯、與其他小朋友們共同分享食物等等,也感到十分欣慰。

火行課學習灶火烹飪,內容包括如何煮食及食物營養學方面的知識。(陳仲明/大紀元)
火行課學習灶火烹飪,內容包括如何煮食及食物營養學方面的知識。(陳仲明/大紀元)

陳校長與學生們共享一起煮好的美食。(陳仲明/大紀元)
陳校長與學生們共享一起煮好的美食。(陳仲明/大紀元)

炳嫂回憶曾經有一位家長在營會最後一天來到營地,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在吃飯前自己搬櫈子,並會自己動手盛湯,吃完飯後還會幫忙收拾碗筷、清潔餐桌,她忍不住感動落淚,向炳嫂坦言在家中無論如何教導小朋友都不聽話,能看到孩子的轉變,感到非常欣慰。

炳嫂分享,一些孩子能履行與她之間的「承諾」——做完功課才能看電視,而他們也真的履行承諾,不時還會打電話與她分享;還有一些孩子曾經是「小島學園」的調皮學生,但他們幾年後變成了「島師」,自願擔任大哥哥角色去教導其他小朋友,而且與炳嫂關係很好,不時前來探望。看到孩子們角色的轉變,令她對「小島學園」的教育模式更有信心,認為透過眾人的努力,讓下一代變得更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

土行課學習耕種及生態保護等知識,學生們拔起田間的蘿蔔。(陳仲明/大紀元)
土行課學習耕種及生態保護等知識,學生們拔起田間的蘿蔔。(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運送剛剛從地裏拔起的蘿蔔到廚房。(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運送剛剛從地裏拔起的蘿蔔到廚房。(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運送剛剛從地裏拔起的蘿蔔到廚房。(陳仲明/大紀元)
學生們運送剛剛從地裏拔起的蘿蔔到廚房。(陳仲明/大紀元)

* * * * * * * * *

如今不少家長相信「贏在起跑線」,陳校長相信這個說法沒有錯,但他所定義的「贏」與別不同。如今不少家長以為孩子認識的字越多,學得越深,在應試方面分數越高,就是叫「贏在起跑線」。陳校長認為這個理解是錯的,他提出應該從兩個方面培養孩子,才是真正的「贏」:「在成長的過程之中,要令他體驗多些不同的事物,去發展他多元的興趣和能力,和在生活自理,生活能力這些,要及早去培養,不要等到他大了之後,煮碗公仔麵都不會;在思維方面,你要給他一個空間,有自主、有創意,對這個社區、社會以及生態有一種共鳴、一種感受,我覺得這個才是『贏在起跑線』。」◇

獨具特色的「樹屋」是孩子們休息、嬉戲的好地方。(陳仲明/大紀元)
獨具特色的「樹屋」是孩子們休息、嬉戲的好地方。(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