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2月21日),中美第八輪部長級會談登場,談判進入最後衝刺,更多內幕曝光。
本周二(2月19日)開始,中美第八輪貿易談判在華府展開,前兩天為副部長級會談,周四(21日)及周五(22日)則由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E. Lighthizer)及財長史蒂芬‧梅努欽(Steven T. Mnuchin)與中共副總理劉鶴再次面對面會談。
綜合路透社及彭博社等媒體報道,多位熟悉談判內幕的消息人士透露了八項內幕。謹整理如下。
1)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最後衝刺」,雙方談判團隊都在努力於3月1日停火時限到期前達成協議,但是「有些問題仍然很難解決」。
2)雙方談判團隊雖然努力在3月1日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但不排除延長停火時限的可能性。不過,雙方同意延長的期限並不會太長。
3)中美談判官員正在針對六項結構性問題起草諒解備忘錄(Memoranda of Understanding,簡稱MOU):強制技術轉讓和網絡盜竊、知識產權、服務、貨幣、農業,以及非關稅貿易壁壘。
4)華府及北京正在尋找減少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方法,例如中國加購美國農業、能源及半導體的產品。
5)中方承諾每年加購3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包括大豆、粟米和小麥。這項承諾將納入MOU。
6)雙方還會討論中方取消對乾穀物(dried grains,生產粟米乙醇時的副產品)採取的反傾銷及反補貼措施。
7)雙方仍在討論中美協議的執法機制,目前尚未定案,但可能是北京在違反協議時,美國將恢復懲罰性關稅。
8)特朗普總統周五將接見中方代表、習近平特使劉鶴。
特朗普周二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告訴媒體記者,中美貿易談判是非常「複雜的談判」,進展得「很順利」,並說3月1日的停火時限,並不是一個「神奇的約定」,很多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中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周四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美密集磋商的目的是努力達成去年12月習特會共識,等磋商結束後才會發佈具體進展信息。
2017年,中國進口了242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其中60%為油籽,其餘農產品包括肉類、棉花、穀物和海鮮。由於中國對25項美國農產品採取報復性關稅,因此去年進口量下降了三分之一,約僅達160億美元。
去年12月,習特會達成90天暫時停火共識,美方同意延遲今年1月1日提高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10%懲罰性關稅到25%的行動。如果雙方未能在3月1日午夜前達成協議,美方將依約定提高關稅。
中美自去年5月開始到12月習特會前,進行了四輪談判,習特會後,雙方恢復中斷的貿易談判,截至目前為止已進行四輪談判。#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