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為因為後門風波、安全風險、多國抵制,頻頻登上國際媒體的頭條,去年底女少東孟晚舟被引渡案令華為更受世界關注,同時也在中國社會引發熱議。本文列舉華為的六個常識,或有助於讀者透視華為的真相。
華為公司(Huawei)自稱名字取自「中華有為」,多年來中國大陸的輿論宣傳給華為套上一層層的閃亮光環。只是,褪去光環的華為公司在六個方面顯出原形。
1. 華為,到底屬於誰?
2019年1月15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採訪中稱其個人在華為持有股票佔總股數為1.14%,華為公司所有權的歸屬是96,768名持股員工。華為年報自稱:華為是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
華為,真的是屬於員工的民營企業嗎?
首先要說明華為的兩個基本事實:第一,華為不是上市公司,包括資金來源、股權結構等重要信息從未公開。
第二,華為在公開的工商登記信息中,只有兩個股東,一個是獨立自然人股東任正非,另外一個是法人股東——所謂的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簡稱「華為工會」)。而後者成員全部是任正非選拔的華為資深員工或特殊身份人士,包括任正非的子女。而且,任正非對於華為重大決策保有最終的一票否決權。
華為宣傳多年的「全員持股」——華為虛擬股,並不是要把華為塑造為全員所有的民企,而是一種虛假的股權設計;初期主要目的是融資,後期資金雄厚了,主要目的變成了欺騙國際社會。
華為員工所持有的華為虛擬股,僅限於分紅和股價增值收益,不涉及產權,而且華為有權隨時收回。
實際上,中共已經運用「法律」確認了任正非對於華為的所有權。2003年華為兩位資深員工因虛擬股與華為對簿公堂,最終被深圳市中院和廣東省高院判定敗訴,認定華為虛擬股並非股權,華為員工並非華為股東。
華為於2003年專門設立「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華為公司持股的主體,實質目的是讓外界誤以為華為是一家「股份制」民營企業。
「華為是全員持股的民企」,其實是一種欺騙性的宣傳,主要是為了欺騙國際社會,以利於其海外擴張。華為公司和深圳體改辦(現已撤銷)的文件解釋則更加冠冕堂皇:是為了國際化,便於與戰略投資者合作。
所以,從股權結構和實際控制的角度上看,華為百分百不是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而是一家由僅擁有1%股權的任正非100%控制的,非典型企業。
考慮到任正非本人的中共軍隊背景,以及華為在通信這一敏感行業暢通無阻的發家史,尤其是現今中共為營救任正非之女孟晚舟而不惜一切,甚至發動「人質外交」,任正非或者說華為與中共的關係是不言而喻。
華為,到底屬於誰?反正,是不屬於那96,768名持股員工。
2. 華為產品質量好?品牌代表中國形象?
在中國大陸,媒體輿論提及華為,多半都是叫好聲。「不買華為不愛國」甚至一度成為華為手機的營銷策略。
而且,網絡上但凡有消費者曝光華為手機的質量問題時,往往會引來「不愛國」「漢奸」等潮水般的怒罵灌水。甚至於,中國大陸互聯網專門為華為生造出一個網絡名詞——「華為海軍」。
在中國大陸,網民們都知道「網絡水軍」是指那些為了利益而在互聯網上灌水(發表傾向性評論)的人。許多中國公司都會請水軍做宣傳,並稱之為「營銷公關」。而華為的公關,號稱百億營銷,位居各家之首。因為華為水軍不管是規模還是效率,都遠超其它廠商的水軍,所以被單獨冠以「海軍」之名。
2018年11月,一位大陸網民發佈一條部份Mate20Pro屏幕發綠的微博後,遭華為海軍圍攻。該網民稱,深刻體會到了其他網友所說的情形——「只要是反映Mate20 Pro屏幕問題的帖子,都會被人罵黑子、噴子、收錢黑、尬黑、看不得國產好。」
華為最新款手機Mate 20 Pro,剛一推出就深陷「綠屏門」。包括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歐洲,全球陸續爆出更多的Mate 20綠屏案例。起初華為表示拒絕換機,後來綠屏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華為官方才默默改變了態度,先是芬蘭用戶可以在售後進行換機,最後大陸用戶也可以換機。
其實,華為手機多年來頻頻爆出質量問題。華為P10手機深陷「閃存門」——閃存偷工減料,「疏油層門」——為省成本閹割了千元機都有的疏油層;屏幕以次充好,拖影、陰陽屏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華為手機除了質量作假,還被爆出作弊。2018年9月,手機跑分App 3DMark開發商UL表示,因華為新機跑分作弊,其已將P20、P20 Pro、Nova 3和榮耀Play這幾款手機從「最佳智能手機」榜單中移除。
手機其實是近些年才發展為華為的主力產品,華為最重要的產品一直是通信和網絡設備。那麼華為起家的通信、網絡產品,質量又如何?
事實上,華為的通信和網絡設備,在業內向來不以品質聞名,而是一貫憑價格、售後和「公關」來搶市場。論品質,華為網絡通信產品與思科等國外同類產品,仍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華為產品質量好」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是事實,更多的是華為「海軍」洗白式吹噓,以及中共洗腦式宣傳的結果。
華為品牌不代表中國形象,但其「假大空」的宣傳手法確能代表中共。
3. 華為技術有多高?
華為和中共的洗腦宣傳,給許多中國人造成一種印象:華為是因為技術高,尤其是5G領先,威脅到了美國的地位,才遭美國打壓。
看看華為的發家史,就知道華為技術到底高不高。
2003年1月,美國通信和網絡巨頭思科(Cisco)指控華為盜竊思科的IOS軟件,包括源代碼,並侵犯了多項思科專利。據《華爾街日報》2003年3月24日報道,華為承認了盜竊行為。
華為當年盜竊思科的技術,甚至連產品說明書都直接剽竊,這是華為通信/網絡產品可以打開國際市場的唯一原因。美國法院判處華為不得在美國銷售網絡產品,其中還特別有一條「不得盜用Cisco產品說明書」。
僅此一個案例,已足以證明華為是以剽竊外國技術起家。而不當獲取知識產權正是中共的科技發展戰略,也是美國對中共發動貿易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起家不正並不代表一條道走到黑,但華為的經歷表明它未有實質性改變,只是進行了更精緻的「包裝」——華為海軍的營銷公關。近年來「華為秒殺蘋果」的輿論宣傳被認為是華為海軍的「戰績」之一。
這十多年裏,華為在科研投入很大,也申請了許多專利,不過專利的原創性和質量都不高。例如基於專利重要性原則,4G LTE標準必要專利池的三個領軍巨頭分別是 LG、三星和高通,華為的份額還不到2% (截至2015年底)。
中共知識產權局2015年10月曾公佈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805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49件。半年後,中國媒體突然藉此大肆宣揚華為「科技揚威」、「吊打蘋果三星」,還炮製出一條所謂的「通信行業專利許可規則」,稱專利許可數量多的一方要向數量少的一方收取專利費,進而下結論說蘋果每年向華為交數億美元專利費。
專利這種知識產權,在中國大陸的宣傳中,居然成了市場上的大白菜,靠數量取勝。事實是,專利權重「質」不重「量」。「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s Essential Patents,也叫核心專利),才是專利許可中誰有資格收費的憑據。無論是蘋果或三星,與華為之間互相授權的專利數量,並不是收費依據。擁有更多的授權「標準必要專利」,才是決勝的關鍵。
也就是說,蘋果和華為,到底誰是付費方都不確定,更勿論數億美元的金額。但華為官方在回覆騰訊科技求證時稱,雙方簽有保密協議,具體金額不便透露。
華為這種含糊其辭的回覆,加上大陸平面、網絡媒體聲勢浩大的洗腦式宣傳,很容易讓人聯繫到「華為海軍」和中共宣傳部。事實上,當年華為「專利揚威」的「大事件」,僅在中共控制的中國媒體上有報道,海外媒體和網絡上未見隻言片語。
通過份析華為發家史和「專利技術秒殺蘋果」的宣傳案例,不難看出,華為的「高科技」口碑,是如何建立的。
4. 華為的5G優勢?
至於說「掌握5G就掌握未來」,與「華為領跑5G」等說辭,都是中國大陸特有的空洞口號,是中共的洗腦宣傳,而非事實。
因為5G只是一種公開的通信國際標準,並非劃時代的技術。美國掌握了從1G到4G的通信標準,也從未宣稱自己能掌握未來。
即使是現在的5G,最核心的技術和專利依然是屬於美國,華為等中國公司只是在應用層面上佔據了數量優勢。華為,從未佔據所謂威脅到美國技術或市場地位的競爭優勢,在5G領域亦是如此。與華為齊名的中興通訊,被美國一紙制裁令給打停產,就是中共旗下通信產業的真實現狀。
華為能夠在全球接下大量5G訂單,不是因為技術更好,而是在中共的財力支持下,進行惡性低價競爭的結果。
華為的所謂5G優勢,是建立在中共專制的基礎上,獲得中共的全面支持,用低價替黨搶佔全球5G市場,對外輸出監控民眾的技術專制。
美國國務院高官2月6日說:讓華為進入5G就是助中共擴大監控。美國政府的表態清楚說明了抵制華為的原因。
華為在5G上,沒有優勢,只有威脅,對世界安全的威脅。
(未完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