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習特會以來,中美雙方貿易戰戰況發生很大變化。中美低級別工作組會議於周一(7日)、周二(8日)進行,儘管雙方都有達成「可交付成果」的意願,不過中方更迫切希望結束這場貿易衝突。

中美第五輪貿易談判於1月7日、8日在北京召開,作為低級別的工作組會議,由雙方副部級進行對話,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期間達成的重要共識。

從流出的現場照片看,本次會談的參與人數眾多,有上百名中共官員參加,人數是美方的兩倍。此外,中方貿易談判最高代表劉鶴有象徵性出席,同時中共商務部部長鐘山以及副商務部長王受文也在現場。

上述三人都出席了去年12月1日中美首腦在阿根廷G20期間的工作晚宴。美方代表中沒有出席晚宴的人員,但至少有3名副部長曾參與之前的中美貿易談判。

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公開表示,由於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中方正急於達成協議。

一些分析師肯定了特朗普的說法。「中方非常渴望給貿易戰降溫,因為他們擔心國內經濟形勢。」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聯合創始人麥卡弗(Trey McArver)說。

中美經濟一上一下 中共談判壓力增

兩國經濟增長一上一下正在給中方施加更大壓力。大多數獨立經濟學家預計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降至6%左右,這將是1990年以來最低水平。

貿易戰發生後,中國經濟增長率在2018年第三季度降至6.5%的新低,同時,11月的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6%,房地產銷售疲弱迫使部份開發商降價。

同時,中共央行上周已出台降準的貨幣寬鬆政策,同時在過去一個月,中共發改委密集批復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給市場透露明確的刺激經濟增長信號。

美國經濟第三季度的年增長率為3.4%,失業率創下五十年新低。「我告訴你們,中國現在經濟表現不佳,而我們做得很好。」特朗普上周五(1月4日)在白宮告訴記者,「我想我們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我真的認為他們想要達成協議,我想他們也必須這樣做。」

此外,一些為美國服務的製造商已將生產轉移到其它國家,以避免美國的關稅。

投資銀行瑞銀(UBS)1月4日發表報告指出,在200家接受調查的製造商中,有37%在過去的12個月內已經轉出中國。近半數的企業回應,美國關稅上調的威脅是最主要影響因素,還有因為成本上升或環境監管受影響而選擇離開。

「大多數公司都預計貿易戰會升級。」報告寫道。

就連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主席、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也公開表示,市場面臨下行壓力,將為雙方解決爭端創造額外動力。不過,外交部發言人周一(7日)否認了中國經濟不佳是中方願跟美方達成貿易協定的一個原因。

會談前 中方一直主動釋開放姿態

華盛頓要求北京為美國公司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開放更多地市場准入,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以及減少對中國公司的不公平政府補貼。

中美貿易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帕克(Jake Parker)說,在本周會談之前,中方一直釋放主動姿態,展示改革跡象,而前幾輪談判它都是在談判結束後才開始行動。

例如,最近幾周中共當局發佈了一項新的外國投資法草案,禁止中國公司強迫外國合作夥伴交出技術機密,並禁止政府非法「干涉」外國公司的業務,上述做法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西方公司。同時,作為一種姿態,中方還恢復購買美國的大米和大豆。

不過,到目前為止,只有「外商投資法草案」中有提到保護知識產權的內容,而即使通過成為法律、中共會多大程度遵守和實行仍令人懷疑。

「我們希望看到中方在實施方面的積極信號,」帕克說,「所以我們保持謹慎樂觀。」

經濟學家們擔心,90天對解決所有困擾中美關係的問題時間太緊。他們預計,北京的目標可能是在此期間展示足夠的進展、說服特朗普延長他的最後期限。

在90天期限內,協議「可能要到最後一天才能達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所所長屠新泉說。

屠表示,本周會談將集中討論技術細節,然後雙方高層才能做出「艱難的政治決定」。他認為,從長遠來看,最終的關稅可能會「保持數年」,而最終結果不會那麼快就達成,這需要時間。

美方重視中方能否兌現承諾

本輪對話,除了關注中方如何回應美方關切、雙方能否達成「可交付成果」外,中方如何信守其承諾更是重點。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美國談判代表正在敦促中方詳細說明他們將要做出的各種改變,並確保北京不會用其它手段來限制外國公司。

在習特會上,總統特朗普指派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作為對華貿易談判負責人。萊特希澤在去年12月時曾表示,一定要看到中方真正有效的、可監督的變化,否則90天停火期限一到、加徵關稅可能不可避免。

自去年以來,美國官員就提出了一個框架——可能採取季度審查程序——審核中方是否負責,但目前尚未有該機制的細節流出。

「最重要的一點是中方會如何執法?」中國市場研究集團駐上海分析師凱文德(Ben Cavender)說,「美國希望自由的市場准入、並阻止中方強制技術轉讓,中方說OK,但實際會發生甚麼變化?」

中共的反美聯盟策略失敗

中共正試圖通過強調中國作為出口市場的巨大潛力來化解各國的投訴。在過去一年中,中共宣佈了一系列政策變動,以增加外商投資進入汽車、金融和其它行業的機會。

但是市場觀察(Market Watch)網站報道說,北京試圖以此招攬法國、德國、南韓和其它國家成立反美聯盟的努力是徒勞的,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雖然不完全認同特朗普的策略,但他們都在「應和」美國對中共產業政策和市場壁壘的抱怨。

比如,「中國製造2025」引起華盛頓、歐洲和其它貿易夥伴的集體抱怨,指中共政策違反了其承諾的開放市場義務,並且正在侵蝕美國等在工業領域的一些領導地位。

現在,中國共產黨雖淡化處理該計劃、但並未放棄該計劃,因為它認為它是通往經濟繁榮和中共全球影響力之路的倡議。

「中方比較難做到的是為中國境內的外國公司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駐上海的記者史明智(Rob Schmitz)說,「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對中國(中共)經濟管理方式進行重大改變——而這種變革有可能讓中共政府及國有企業處於下風。」

同時,一些中共官員表示,技術政策可能也會向外國公司開放,但也沒有具體細節。路透社曾報道說,要弄清中共政府的政策的執行,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何中共結構性改變遲遲無進展?

如何看待中共在結構性改變上含含糊糊,甚至還釋放「能改的堅決改、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的信號?中國問題專家橫河告訴《希望之聲》電台,儘管美國只是要求中共守規矩,但無疑觸動的卻是中共的根基。

他說,美國向中共提出來的結構性改變,其實是中共加入世貿的時候自己承諾過的,並不是美國強加於它。

橫河表示,美國出重手其實只是要求對等而已,並沒有提超出合理範圍的要求;但是中共制度導致的不公平貿易又反過來抑制了中共對美國的等量報復。

舉例說,在美國制裁中共官員方面,中共沒辦法進行對等報復,因為美國官員沒有那麼多財產在中國,同時官員也不會那麼腐敗,所以中共制裁不了。

「中共結構性的不合理實際上來自於其制度,雖然美國沒有提出來要對它的制度改革,只是要求經濟上結構性的改變,但只要經濟上的結構改變就一定會觸動中共的根基。」橫河說。

他表示,很多傾向性報道或觀點總是不斷揣摩美國行為的動機,而不是看美國的對華行動是否有理。

中美貿易戰的後續發展

華日報道,如果第五輪談判取得進展,中方貿易談判代表、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率團赴華盛頓進行下一步談判,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及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進行會談。

劉鶴原本打算2018年9月赴華盛頓參與談判,但隨著貿易戰升溫,這次行程被取消。

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可能參與其中。本月下旬,特朗普將前往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

中共外交部周一(7日)已證實中共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將出席論壇,未確定特朗普將與王岐山會晤的計劃。但《南華早報》報道,消息人士說,特朗普可能會在達沃斯會見王岐山。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記者史明智表示:「美國的政府高層相信他們有足夠的優勢來贏得重大改變,包括結束中國(中共)迫使美國公司交出核心技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做法,以及同意從美國購買更多產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