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唐人電視台「傳奇時代」攝製組遠赴英國首都倫敦,拍攝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守夜故事。這個故事從2002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十六年後的今天,並且是以每周七天24小時不間斷的方式進行著。這是一群甚麼樣的人,能在這漫長的十幾萬個小時中日復一日地堅守他們的信念?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攝製組發現了一個格外與眾不同的「寶藏男孩」,他叫陳陽暮月,叔叔阿姨們都叫他陽陽。

2016年夏天的第一次採訪就是衝著他去的,因為他只有這個時候才會從忙碌的全球巡迴演出和艱苦排練中抽出空來,回英國探望父母。

見到他之前,對他充滿好奇。在英國法輪功學員口中,他還是被定格在當初那個十來歲的懂事的孩子,天資聰穎,愛好廣泛,和媽媽一起毫無怨言地在使館前為了在大陸遭到迫害的法輪功學員守夜,一天一天換著守夜天數的牌子,從不喊苦。如果在網上搜索,會看到媒體對他的報道是《捨劍橋進神韻》,說他「考出11個A-star佳績,進名校劍橋大學易如反掌,他竟告訴父母:『 我不去讀大學了,要進神韻表演。』」。

神韻藝術團舞蹈演員陳陽暮月。(攝影/戴兵)
神韻藝術團舞蹈演員陳陽暮月。(攝影/戴兵)

倫敦希斯路機場,高姐守在候機廳,目不轉睛望著出口。一個身著帽T的頎長的身影出現了,媽媽喊了聲:「陽陽,往這邊來!」

陽陽剛從埃及度假回來,從家書得知有人要拍攝使館守夜的故事,媽媽要來接飛機,卻沒想到一出來就遭遇三台單反全方位無死角的跟拍。這個年輕人畢竟是在世界舞台嶄露頭角的明星,臉上掛笑,沒有絲毫訝異,只是尷尬地摸摸下巴:「今天沒有刮鬍子。」

鎂光燈下,攝像機對準他時,與其說是採訪,不如說是一段愉快的聊天。最讓我吃驚的是,他是個非常獨立的孩子,從沒覺得小時候經歷的風餐露宿是需要忍耐和承受的苦難——和同修叔叔阿姨一起吃肯德基對他來說是野餐;住帳篷對他來說是露營;穿著全套正規西裝領帶校服從帳篷裏鑽出來,讓過路行人大吃一驚,是回想起來會忍俊不禁的談資;從住所發掘不同的交通路線組合到使館是都市尋寶……就像後來媽媽的同事小倩說的,他是如此陽光而又正面,好像對他來說天底下沒有難事,他也把這樣的正向力量傳播給周圍的人。

陽陽為甚麼這麼與眾不同?高姐津津樂道說,從小這孩子在幼兒園分水果,就懂得把小的留給自己。問他為甚麼這麼做,他回答:「孔融讓梨。」當時讓高姐糾結了好一陣:既高興這孩子懂事,又擔心這孩子以後會吃虧。直到高姐修煉法輪大法,知道人保持自己純真善良的本性比甚麼都重要,就不糾結了。也正因為如此,夫妻倆不會為孩子的學業太操心,反而更關心孩子是否能在為人處世中堅持「真、善、忍」的原則。陽陽也很爭氣,自己就很用功,成績出奇地好。

中學畢業的時候,原來所在的學校很想留下他繼續讀高中,甚至願意為他破格提供方便,他也猶豫著。母親把他帶到他原本想考的更好的一個高中,然後問他:「你是不是覺得在原來那個高中,甚麼環境都熟悉,成績也是最好的,比較有把握,所以願意留在原來的學校?」陽陽不語。媽媽開導他,害怕挑戰、害怕失去已經適應的優越環境,對修煉人來說也是一種需要更正的觀念。

陽陽如願進入了新的學校,並很快又成為了成績最好的那撥中的一員。

他是個懂事的孩子,媽媽和其他同修在一個只有幾張凳子的房間裏連夜做第二天活動要用的橫幅,當時已經人高馬大的他,擠進凳子腿底下小眠。問他為甚麼不睡在凳子上面,他說睡在下面,那凳子上別人就還能用來幹活、放東西。

媽媽太忙,有時出門顧不上他們父子倆,他就自己做好飯菜,還是葷素搭配的,端到在電腦前忙碌的父親跟前,然後自己也坐在一邊吃。

中學畢業,英國的GCSE考試(類似於大陸的高考)通常只需要考3、4門,陽陽選考了12門,其中11門得到A+,一門是A。像一位在大學教書的叔叔說的,「這成績可以見女王」。不過,陽陽沒有去劍橋這樣的英國名校,他選擇了神韻。自此,他遠離父母,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展翅翱翔。

陽陽有著異於同齡人的成熟,也有異於同齡人的純真。他才華多樣,性格卻又簡單……而他最喜歡的,是後來他在博文《傳道——老子出西關》中展現出的,一個中國傳統藝術匠人的風骨與特質。◇

傳道 老子出西關

六年前,18歲時的我扮演了白髮長髯的角色,我將那時的故事記錄在我的第一篇博客裏。那之後,我又以老先生的扮相數次登上舞台,但願每一次我所表演的角色都比先前的更加老成持重。

每一個老者的角色對我來說都有著鮮活的生命力。但我相信,沒有任何一位白髮老者像我所扮演的那位終極老先生一樣,在舞台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贏得了那麼多的敬重和美名。他就是道家的始祖——老子。

老子其人

老子名李耳,為甚麼稱他為終極老先生?第一,我們無法估計他的年齡。按照傳說,他在母親腹中停留了81年,出生時已經滿頭白髮。有的傳說裏記載,他實際年齡已經超過了兩百歲。

人們對老子的生平所知甚少,只知道他生活在公元前5、6世紀,曾擔任周朝的守藏史,管理王室的圖書館;曾與孔子會面,談論道法,並寫過一本五千言的《道德經》,被奉為道家的經典。

老子留下的《道德經》,蘊藏了道家的所有智慧。短短五千言,卻堪稱鴻篇巨著,字詞精工,藴意深遠,闡述了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奧妙。中國人文化的根基「道德」一詞正是來自於它。

老子再現

在老子誕生的兩千五百年後,他的故事成為神韻2017年節目《老子出西關》的靈感源泉。而我有幸去扮演他的角色。

如何為這個角色做準備,才能準確地演繹這位歷史上的聖人?我埋頭閱讀他的作品,嘗試理解原版古文,並參考多個版本的譯文。通過接觸他的文字,我也逐漸能夠接觸老子本人,發現他留下的文字之中「意在言外」的深層涵義,這對於我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

何謂「意在言外」的深層涵義?即所謂老子所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心中有所感悟,卻不能明白說出。但是作為一個舞蹈演員卻可以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表達內心的潛台詞,而這正是神韻小舞劇的特點——結合表演和豐富的舞蹈語彙使這種從心而發的交流成為可能。

***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可以從某一層面總結老子的《道德經》。它出自於《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無形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器是有形的,僅僅是道的載體。)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反映在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

就像人體承載著精神,竹簡承載著老子的智慧。就像舞蹈動作承載著情感,舞蹈藝術承載著美的大觀;舞台承載著一場演出,一場演出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精髓。通過這眾多的載體,但願我們得以悟到老子所崇尚的「大道」。◇

(轉自作者博客,因篇幅有限,文字有刪減

(SHUTTERSTOC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