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至尾聲,儘管中共黨媒日前總結稱「風雨無阻,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但財稅收入續降以及經濟數據「維穩」加強等最新動態,透射出中共經濟在風雨中飄零的冰冷真相。

2018年12月13日,中共財政部公佈11月財政收支數據,11月財政收入同比下降5.4%,其中稅收收入同比下降8.3%。財稅收入不但連續兩個月同比減少,且降幅創近年最大。

大紀元整理了今年的中共財政部數據後,發現10月起中共財稅收入「急轉折」,從持續增長突變為連續縮減,11月的財稅收入與今年4月份的峰值相比,近乎腰斬。

月份/財稅數據 財政收入(同比增幅) 稅收收入(同比增幅)
1-2月 36553億元(15.8%) 32952億元(18.4%)
3月 13993億元(8.4%) 11380億元(14.2%)
4月 18473億元(11%) 16567億元(14.6%)
5月 17631億元(9.7%) 15912億元(12.8%)
6月 17680億元(3.5%) 14818億元(8%)
7月 17461億元(6.1%) 16081億元(11.4%)
8月 11077億元(4%) 9508億元(6.7%)
9月 12963億元(2%) 10269億元(6%)
10月 15727億元(-3.1% 13464億元(-5.1%
11月 10775億元(-5.4% 8051億元(-8.3%
12月 暫無 暫無
2018年中國財政稅收數據月度分析(大紀元制表;數據來源:中共財政部)

財稅收入暴減 用減稅掩蓋經濟下滑

中共黨媒對此宣傳說是「減稅降費」見效,不過大紀元梳理中共今年出台的財稅政策後,發現並非如此。

除了10月生效的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可能會對個人所得稅收入略有影響外;中共針對企業的減稅政策,實際效果令人生疑:因為中共「減稅」幾乎都僅限於特定行業,而且都是從年初就生效的;唯一廣泛適用的一個優惠政策(增值稅調低一個百分點),是5月1日生效的,但當月稅收收入仍是兩位數增幅,隨後兩個月也是快速增長,未受減稅影響。

事實上,中共歷年來屢次推行「減稅」,但由於稅收徵管的「政治化」特色,絕大多數時候財稅收入都是不減反增,對企業而言是越減稅越重。

財稅收入暴跌,既然並非中共減稅之功,就只能是經濟下滑之果。

中國知名財經自媒體「財經真相」指出:「仔細看看月度數據,全國稅收的確是大幅減少了,但這不是減稅造成的,而是中國經濟劇烈下滑,企業大規模倒閉造成的,用減稅掩蓋中國經濟劇烈下滑,算的上是中國特色發明!」

經濟「維穩」遮掩不住嚴峻的就業形勢

經濟下滑的必然後果之一是失業。在中國大陸,就業(或失業)問題成為直接衝擊中共政權的政治問題,也是中共反覆強調的「六穩」中的第一「維穩」目標。

而中共財稅收入10月起暴減,經過以上分析可知,與當局減稅無關,與經濟下行及企業倒閉潮直接相關。因此,越來越多的可能映射經濟下滑的經濟數據,開始被中共「維穩」,例如注吊銷企業的數量。

2017年中共工商總局曾經公佈,上半年企業注吊銷100.8萬戶,同比增長14.8%,其中,外商投資企業注吊銷1.4萬戶,增長21.7%。注吊銷企業數量激增,不但反映出經濟疲弱的趨勢,同時也往往代表著失業人數的增加。不過,去年下半年起,工商總局就再沒發佈過注吊銷企業的數據。

另外一個與就業相關的數據,是破產企業的數量。就在12月初,兩家中國民營500強企業申請破產,折射出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出現倒閉浪潮。

實際上,在中共統治下,中國企業想要通過破產這種正規程序來退出市場,並非易事。2017年中國企業破產申請數量9542件,比2016年的5665件,激增68.4%。

然而據工商總局的數據,2016年中國注吊銷企業數量高達138.6萬戶,申請破產的企業數量尚不及該數值的一個零頭。當年申請破產的企業與注吊銷企業數量的比例約為千分之四。

去年下半年起中共再沒發佈過注吊銷企業數量,因此按照2016年千分之四的比例估算,去年全年中國註銷企業數量或高達240萬家。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提及的注吊銷或破產的中國企業,並不包括數量規模更龐大的個體工商戶。

注吊銷企業數量以後是否會發佈尚不得而知,但過去兩年的數據已經表明了中國注吊銷企業數量正在激增的趨勢。

還有一個中共不得不發佈的經濟數據——規模以上(收入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的數量,也印證了中國企業出現倒閉潮。據中共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85,369個,到了2018年10月末剩下376,236個,消失了近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可謂是製造業的主力、國民經濟的棟樑,一下減少2.4%,對中國經濟和就業意味著甚麼,不言而喻。

也就是說,如今中國每年至少有數百萬家企業倒閉,而美中貿易戰的前景令未來形勢更嚴峻,龐大的企業倒閉潮所帶來的失業浪潮,將對中國社會和中共政權造成重大衝擊。

中共加強經濟數據「維穩」

用減稅掩蓋經濟下滑,是中共經濟「維穩」的最新舉措,但並非唯一的荒謬之舉。

廣東省政府日前回應停發廣東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時稱,10月底接到國家統計局通知,PMI調查需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安排進行,未獲中央批准,地方不得編發。至此,廣東PMI被中共列入維穩對象。

廣東省作為中國經濟和外貿的龍頭省份,其在對1000家關鍵企業進行調查的基礎上所發佈的PMI,一向被視為中國經濟的風向標。今年受美中貿易戰衝擊,8月起廣東PMI指數一度跌破50點的榮枯線,反映出廣東省的製造業首次出現收縮,市場信心由此下挫。

據《南華早報》報道,廣州一位要求匿名的企業主說,及時和透明的PMI指數不僅對廣東省的企業很重要,對全國也很重要,因為廣東是中國經濟的中心;當局封殺廣東PMI,可能是擔心明年製造業形勢會更加惡化。

這不是中共第一次封殺PMI,早在2015年中共統計局就曾叫停一家民間機構發佈的PMI初始數據。

而且,中共想要「維穩」的經濟數據不僅僅是PMI,GDP早已成為維穩目標。2017年10月底中共統計局稱,2019年起各省市的GDP核算將由國家統計局負責,以解決地區與國家的GDP數據不銜接的問題。不過那時中共經濟數據維穩的對象,還沒包括PMI。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