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財經》年會2019:預測與戰略」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學、商界的嘉賓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雲庭在演講中表示,知識產權不清晰、產權保護不到位和文化因素是導致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難有突破的幾個因素。

在文化方面,他認為一是缺乏包容失敗的機制,「一個大的項目怎麼可能不出錯呢?愛迪生發明電燈經過一千多次實驗。但是我們如果項目出錯了,一下子就沒戲了」。第二是社會心態浮躁。第三是專利變成圈項目的工具。

董雲庭說,「去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全國專利已經有714萬。但是很多院士包括我都認為,可能90%都是垃圾,只能充當花瓶,圈項目的錢」。

他建議,第一,為企業減輕稅負。第二,保護企業家的產權,有了安全感才會考慮為長期發展去做投資。第三,應將突破關鍵技術瓶頸上升為國家戰略,做好頂層設計。

據董雲庭介紹,中國工信部調研132種工業用材料中,52%是依賴進口,在軟件方面,95%的操作系統、90%的資料庫,85%的中間件都依賴進口。其中,工業軟件就是中國的瓶頸,目前90%依賴於進口。

為甚麼關鍵技術一直受制於人?董雲庭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的政績考核以GDP導向,只重量、不重質,導致經濟發展急功近利,這是自主創新重大技術突破的最主要障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