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星期一(11月12日)報道說,隨著人民幣走軟及人民幣與美元的利差逐漸縮窄,全球投資者已削弱對中國12萬億美元債券市場的投資需求。
境外投資者向來關注利率和匯率走向,主要投資考慮就是兩國利差相對收益及匯兌損益後的綜合回報。對中國債券市場投資熱情減弱正是未來回報預期轉向的集中體現。
據數據供應商萬得(Wind)的數據,外國投資者10月持有的以人民幣計價、在中國國內交易的債券僅增加人民幣2.5億元(約合3,590萬美元),今年累計增加人民幣1.44萬億元,增幅為0.02%。
6月中國A股指數被納入MSCI 明晟指數(主要的全球債券基準指數)後,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國債規模增加了近人民幣800億元(約合110億美元),創下環比增長8.9%的最高點(21個月來的峰值)。但自此以後,外國投資者已大幅放緩增持中國債券的速度,這背後釋放的信號不容忽視。
造成投資者減持中國債券的第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民幣大幅走軟。隨著美中貿易緊張關係升級,人民幣兌美元自6月中旬以來已下跌8.8%。目前,人民幣位於「破7」(1美元兌人民幣7元)的關口。受美元指數升穿97的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11月12日跌穿6.96,收報 6.9661,較上一交易日跌逾 220點,創10月31日以來新低。
投資基金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的中國固定收益部門首席投資長皮特汝(Peter Ru)表示,外國投資者放慢購買中國債券步伐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快速貶值。他說,鑑於貿易戰的不確定性,沒人能確定人民幣還可能貶值多少。
第二個因素是中美兩國利差相對收益快速收窄。中國經濟放緩導致中國債券價格上漲、推動收益率下降,而美元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則因利率不斷升高而呈相反走勢。這意味著目前中國主權債務相較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溢價要小得多。
上星期10年期中國國債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之差下降至0.24個百分點,創下逾8年來的低點。而2017年11月,兩者之間的收益率之差是 1.6 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中美兩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反向而行,中國人民銀行未跟隨美聯儲加息、加大了兩國的利率差。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J.P. Morgan)的中國國債投資組合部門經理傑森龐(Jason Pang)說,投資者眼下更傾向於離場觀望。
兩天前,《華爾街日報》另一篇報道《當心!中國再現資本外流跡象》指出,最新數據已表明,過去四個月裏中國的投資環境明顯惡化。◇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