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這些年來中國的天災人禍過於頻繁,中國民眾早已麻木,且受中共無神論的影響,從高層到民間,都不以為然,也因此對於越來越密集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地震,似乎熟視無睹。以11月為例,11月4日新疆阿圖什市5.1級地震,11月3日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4.5級地震;11月2日西藏林芝巴衣區3.0級地震,吉林白山撫松縣3.1級地震;11月1日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4.8級地震。

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0月一個月裏,中國大陸就發生了超過50次的地震,涉及區域包括新疆、雲南、西藏、甘肅、四川、廣東、湖北、河南、河北,震級在3.0到5.4級。不妨以10月31日和30日兩天為例。

10月31日發生了7次地震,分別是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靜縣3.1級,四川涼山州西昌市5.1級,廣東河源市源城區2.8級,西藏那曲市安多縣3.0級,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3.0級,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4.5級,西藏那曲市雙湖縣3.9級。

10月30日發生了3次地震,分別是河北邢台市隆堯縣3.0級,新疆克孜勒蘇州烏恰縣4.7級,雲南昭通市永善縣3.3級。

古代事例

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任何異象都有所昭示。西漢的董仲舒在其「天人感應」學說中就認為,天人相類相通,天的賞罰是依據人類行為好壞而施。上天分別用符瑞和災異對統治者顯示讚賞和譴責,用以指導人世間的活動。他還特別強調災異的警懼作用,認為自然界的災害變異,是為政者的錯誤所導致。

董仲舒認為各種不同的天災對應不同的事,不同的天災反映了不同的政治之失,也就需要採取不同的補救措施。如地震,乃是昭示臣有貳心,政權不穩,帝王需自責不能附遠安民,其補救措施為舉賢良方正,罷擾民之事。

《宋會要輯稿》也在《瑞異》中記載,宋神宗即位當年,京師發生地震。他詢問大臣這是何故。有大臣回答道:「天裂,陽不足;地動,陰有餘。恐由小人為邪所致。」宋神宗深以為然。

宋神宗改年號為熙寧後,帝都鄰近的河北地區接連發生地震,很多人死了。熙寧二年,大臣富弼對神宗闡述了其對地震的看法,他先批評了那些認為災異是時數而非由人失德造成的看法,並以歷史上的聖人堯帝、商湯為例,稱輔佐他們的都是聖賢之人,因此「上下同德,協心戮力,無一夫不獲,無一物失所,故其水旱可以歸之時數」,所以沒有聽說有甚麼沉重的徭役和賦稅、勞民驚眾的事情,更沒有流離失所、餓死在道路上的人。

富弼隨後表示,從秦漢以來,事情卻有所不同,「凡有災變怪異,皆由時君世主不能用賢退不肖。災異既作,又不能恐懼修省,坐視赤子,不能相保,乃妄欲比堯、湯水旱,以災異歸於時數,是欺天欺民之甚也。」顯然,富弼認為,所有的災變怪異都是因為君王不能任用賢能而摒棄小人所致,將其歸於時數,是欺騙上天欺騙民眾的惡劣行為。

至於地震,富弼稱「古今固亦有震動之時,隨其所震大小遠近,必有災患應之。然未常聞數路皆震,且未有一日或十數震者也。震又不一日而止,有至今踰半年尚震而未止者也。是豈不為大災變耶?」大意就是地震隨著震級的大小和遠近,必對應著相應的災禍。多地發生地震和一日發生數次地震並不常見。是以地震震一天而沒有停止,有的震了半年還有餘震,這難道不是在預示著大災變?

天象示警

由此觀當下的中國,多地發生地震和一日發生數次地震已是常態,有的地震,如新疆多地已經持續地震了很多年,這是不是上天在警示世人:大災禍即將到來?

如何避免大災禍?富弼建議神宗「推至誠,行至德,思所以厭塞其變,以謝天地之譴告焉」。這與董仲舒的看法相同,那就是如果統治者能夠接受上天的警示,改善治政,就會感應上天,改變命運,否則必將亡國失政。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從漢代開始,帝王就開始在災異後下「罪己詔」,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也反映了古代統治者敬畏天道,為政求德的傳統。自然,古代帝王中也有不聽來自上天警示而自取滅亡的實例,比如夏桀、商紂王,比如漢順帝。

以史為鑑,當前日益頻繁的天災人禍,尤其這來自諸多地方的日日連續不絕的地震,不正是在向北京中南海、在向中國人昭告上天的震怒,在昭告中共當局厄運即將臨頭的信息嗎?看看當下中國,奸人當道,謊話連篇,戾氣充斥,惡行遍地,惡性事件層出不窮,良善被打壓,民眾被欺壓,怨聲載道,這樣的社會難道情勢不危急嗎?處境難道不危險嗎?

是以,讀懂了上天的警告,無論是高層還是普通民眾,要趕快尋找逃生之路,那就是拋棄中共,選擇「三退」,趕快離開中共這艘將沉的破船,否則繼續選擇保黨,將與破船同歸於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