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香港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馬凱的香港工作簽證不獲續期,風波持續擴大。六個新聞界組織昨攜1.5萬個聯署簽名,到政府總部外抗議秋後算賬打壓新聞自由,要求特首林鄭月娥解釋。繼英美政府後,歐盟昨日也發聲促港府解釋,連美國商會也罕有發聲明,指事件已引起國際商界圈子關注,勢將影響香港的經濟地位。

外國記者遭拒續簽證事件引起國際聚焦,正值美國特朗普政府高層宣告全方位回擊中共,被視為半世紀對華政策的大逆轉。評論指香港目前的最大威脅是被大陸化,港人須明確反對中共侵蝕一國兩制,免遭中共綁架。

任職英國《金融時報》的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副主席馬凱(Victor Mallet),疑因主持香港民族黨陳浩天演講遭港府清算,不獲續發工作簽證。馬凱前晚從泰國返港,《金融時報》昨午發表聲明,指他返港後只獲批一個7日簽證,「入境處並沒有提供一個解釋,為何只批出一個短時間的旅客簽證,我們會繼續要求當局澄清他工作簽證續期被拒一事。」

有報道指,據知馬凱入境時被查問,最終以遊客身份進入香港。而英國旅客一般可留港6個月。

萬五人聯署促林鄭解釋

昨日,外國記者會、香港記者協會、獨立評論人協會、國際記者聯會、大專新聞教育工作者聯會及無國界記者等六個新聞界團體,到政府總部遞交早前發起的「為甚麼不讓金融時報記者馬凱繼續在港工作?特首請回答!」一人一信聯署活動的簽名,要求特首林鄭月娥解釋此異常決定。該聯署至昨日已收到約1.5萬個簽名,代表將聯署信交予特首辦代表。昨日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莫乃光、葉建源都有到場聲援。

團體代表強調事件令新聞界震驚:「香港一直以法治社會為榮,而言論自由也受法律保障,如今卻拒絕向一位在國際知名報章任職的新聞工作者發出工作簽證,是立下了可怕的先例。」他們質疑事件與馬凱早前主持陳浩天演講有關。

記協主席楊健興表示,新聞自由對香港十分重要,擔心今次馬凱不獲續發簽證是「政治報復、秋後算帳」的行為。

對於中共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揚言,政府若因外國記者會邀陳浩天演講而拒絕馬凱簽證是做法合理,又稱與言論及新聞自由沒有關係。楊健興強調,採訪有關港獨等一些敏感議題都是從事記者的工作,都是發揮傳媒的功能將不同聲音意見告訴社會,「我們覺得這些紅線底線,一些說不清楚的底線,會令傳媒自我審查,令新聞和言論自由空間收窄。」

今次聯署行動收到約1.5萬個簽名,他認為是業界少有的聲援行動。他希望當局認真聆聽新聞界及國際社會的聲音,而不是一句「個別事件」就算回應了。

香港外國記者會主席Florence de Changy強調正等待當局的合理解釋:「我們不予置評,只是等待香港當局就此議題給予解釋,這已是政府的責任。」

獨立評論人協會呂秉權透露,有「港澳智囊」研究就《基本法》21條保障言論自由,將「港獨」排除於言論結社自由之外。他指現在特區政府所為已不需釋法,已經以「政治紅線」取代法律,「起到十分壞的先例,將大陸的做法搬到香港。」他指種種事件都看到香港一國兩制、言論自由等都一步步被侵蝕。

《金融時報》前日發表社論表示,質疑港府拒續簽證是對馬凱的「報復(retribution)」,這項史無前例的情況「向香港每個人傳遞出令人不寒而慄的訊息」,就是北京進一步收緊港人被《基本法》賦予的基本權利。

《紐約時報》也報道事件,形容「儘管曾有過北京拒絕為外國記者拒發簽證的情況,但這是香港頭一次這麼做。」

美商會:港經濟地位響警號

而繼英、美表示關注後,歐盟駐港澳辦事處昨日也促請特區政府,解釋為何拒絕續批馬凱工作簽證,認為事件引發香港的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有否受損的疑問,重申兩者都受到《基本法》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保障。

昨日,美國商會也罕有出發聲明回應事件。主席Tara Joseph在新聞稿稱,港府的做法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警號,影響香港的經濟地位。「沒有新聞自由,資本市場不能有效運作,商業和貿易也不能可靠地進行。」

聲明指,事件已引起國際商界圈子關注,不能以「個別事件」為由敷衍了事。強調任何壓制新聞自由的舉動,均會破壞香港作為龍頭的金融和貿易中心的競爭力,「香港理應向國際商界說明,在香港這個世界級城市,言論自由、通訊自由仍是穩固,以讓商界考慮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中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