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15年前如日當空,經過雷曼爆煲後,金融界長久未能復甦。百花凋零,惟美國股票市場一枝獨秀,屢創新高,牛市氣氛濃烈。然而,受制於嚴厲監控,以及投行採取自動化系統等削減成本措施,不少本港行內老手、大哥意興闌珊,紛紛離場;然而「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今年6月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許金融分析師)考生人數竟多達227,031萬,按年上升20%,刷歷史新高。

嚴謹選拔飛舞天下

CFA兩輪放榜完畢,第一至三級的合格率分別為43%、45%和56%,與往年差距在2%以內,有合格應考生激動不已,亦有名落孫山的淚眼汪汪。CFA課程及考試制度非常嚴謹,尤其注重個人操守內容。因其享譽國際,令獲文憑者頭帶光環。CFA協會總裁保羅·史密夫於6月20日表示:「1963年首辦只有284位考生,至今足跡遍及全球,我們深深相信投資管理界的水準,因有著CFA持有人的投入而大大提升。」

對於不少已報考或觀望中的學子來說,最關鍵的現實問題莫過於一旦成功獲取文憑後,是否意味著前途將會得到保障?實際數據顯示,CFA持有人逾四成從事基金經理或分析員工作,7%當上高管位置,而十大僱主則包括摩通、普華永道、滙豐、美銀美林和瑞銀等。

薪酬方面,CFA持有人普遍可多掙20%,但當中有多少功勞可直接歸於CFA,又有多少乃基於他們本身之優秀能力,則不得而知。

新興市場份外吃香

曾聽一資產管理前輩說:「對公司來言,持有CFA不一定是asset(資產),但沒有肯定是liability(負債)。」當時沒怎多想,只知無論如何上策還是考上CFA。另一邊廂,經多次與不同國籍人士傾談後,發現真正由心敬重CFA頭銜的人乃來自新興國家,如內地和南美等地區。世上始終難離開「物以罕為貴」的道理,當歐美以及香港等地已隨處可見CFA,僱主漸漸變得較為麻木,相反到了印度一年,可能也碰不上幾個就顯得珍貴了。

課程經過了55年的精心設計及不斷改良、與時俱進,提供實戰所需知識,考試範圍橫跨會計、統計、經濟、基金管理、個人操守、量化分析、股市、債市及風險管理等。「金領階層」和「華爾街入場券」同屬CFA的代名詞,名片放上這三個英文字母,於職場上自然無往而不利。◇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