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近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釋放出兩個字的強烈信號,那就是「不穩」。受此影響,中共下半年的財經政策或將左右搖擺,而一直漲不停的房市,很可能會被強行摁住。

7月31日的政治局會議強調下半年「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會議新聞通稿全文出現18個「穩」字,凸顯中共內心極度「不穩」,甚至恐慌。

政治局會議釋強烈信號:「不穩」

政治局會議提出了「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要求。

不過,它所謂的「政策」和「精神」,通常都得反向解讀。意思就是說:民眾找工作難了,銀行、債市、股市等金融風險要失控了,出口會更少了,外資企業要轉移去外國了,基建投資刺激不了經濟了,市場心理越來越恐慌了。

一句話,中國經濟方方面面全都穩不住了。

其實,無論是學術界或是中共自己都很清楚,在貨幣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下,數十年來所積蓄的金融風險已經將中國經濟變成了一個炸藥桶,而債務和房市就是導火線。

截至2018年5月(部份使用2017年底數據),中國總體債務規模=中國居民債務總量(41萬億元)+政府總負債(45萬億元)+企業部門總負債(170萬億元)=256萬億元人民幣,與GDP(82萬億元)的比例已經高達312%。

中共近年來不惜降低經濟增長,也一直要強力去槓桿(去債務),就是希望能稍稍降低點金融風險。因此今次中共最高層的政策表態,依然是堅持「去槓桿」。

然而現在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中國經濟越發動盪,下行壓力大增,長期以來被中共以經濟增長掩蓋或延緩的各種社會矛盾和經濟風險,日漸呈現井噴徵兆。

P2P網貸連環爆雷,各類企業債券密集違約,地方債如貴州黔東南州政府棚改項目反覆逾期違約,包括退伍軍人在內的各類民眾維權等群體抗爭事件星火燎原般此起彼伏。

此時此景,經濟增長對中共而言可能就不僅僅是「執政合法性依據」,而是溺水者的救命稻草。

所以政治局會議要求「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說白了就是中共在政治上需要經濟穩增長、以緩和社會矛盾。

財政放寬鬆 地方債再膨脹

既要堅持「去槓桿」,又必須穩增長以保持「大局穩定」,這就是中共最高層最新的態度。

這種矛盾的政治表態,使得「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種表述,給人以模稜兩可之意。

如果透過錯綜紛亂的表象,直指中共政策本質的話,或許更能把握住宏觀方向。

中共自誕生之日起就陷入生存危機,「亡黨」恐懼就是其頭等大事,因此無論財政或貨幣政策,首要目標是維繫中共生存,而非更好的資源配置。

中國經濟如果不去槓桿,高負債的金融風險已達爆發臨界,所以中共不得不去槓桿,至少不能讓槓桿(債務)惡化。

所以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應該是不會再走全面寬鬆的「大放水」老路。

至於積極的財政政策,其實很難玩出新花樣,主要手段還是基建投資。

然而,政府要穩住經濟增長,沒有錢是玩不轉。尤其是去年開始的去槓桿+嚴監管,讓債台早已高築的地方政府,「借新債還舊債」都很難還上,更別提拿錢投資基建。

因此中共的去槓桿,此後可能會如同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協調好各項政策出台時機」,也就是去槓桿的新動作先放一邊;同時「把握好力度和節奏」,也就是之前讓地方政府踹不過氣來的嚴監管應該會放鬆。

具體而言,地方政府為了「穩定」(要吃飯),為了基建補短板(投資GDP),又可以大張旗鼓地在財政預算內舉債(地方政府債券),並通過各類融資平台性質的國企籌資(隱性債務)。

這種財政寬鬆的結果,其實在各方預料之中,因為中國各級政府實質上是中共控制民眾的工具,是黨器而非公器,所以不會破產,甚至以政府信用作為擔保的隱性債務也有政府兜底的底氣。

雖然中共從去年底開始製造輿論,稱要打破政府兜底幻覺,並且也查處了個別地方官員。但從整體上判斷,中共肯定不得不為地方債兜底,所作的宣傳無非是為了警告地方官們弄錢不要太過火,免得中央兜不住。

中國債務危機的主體——地方政府債務,應該會再度膨脹。

雖然說地方債膨脹的後果,可能是炸毀整個經濟,但對中共而言,現在就只算得上是遠慮,而非覆亡在即的近憂。

央行稍稍擰開了貨幣水龍頭

貨幣政策是不能量化寬鬆,一旦大放水,有直接引爆債務和房市危機的可能性,中共肯定是不敢賭。

不過,貨幣緊縮程度會有所放鬆,流動性目標已從「合理穩定」轉變為「合理充裕」。8月1日中共央行召開電視會議再次確認了貨幣政策「穩健」,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就是說央行不會大放水,但會有限度地少量放水,也叫邊際寬鬆。

比如說,今年以來,央行通過6次MLF(中期借貸便利)至少釋放出2.3萬億元貨幣,但因為MLF最長只有一年期,到期收回,所以實際放水並不多,最多只算是滲點水。

而央行今年以來還進行了三次定向降準,一共釋放了1.55萬億元。降準,因為釋放出的是基礎貨幣,如果乘以貨幣乘數(目前是5.4),理論上可衍生出最多8.4萬億元廣義貨幣(M2),但具體能催生出多少貨幣流動性,還要看銀行業願不願意放貸。

降準操作,其實算是央行打開了水龍頭,準備了有水可以放。

因為央行並未降低利率,來直接鼓勵投資、刺激企業貸款和銀行放貸。所以央行擰開了水龍頭,但沒敢鼓勵用水,擔心出現「大水漫灌」。

如果央行真的降準又減息,那就是轉向全面寬鬆。但目前看,中共暫時還不敢承擔這種貨幣強刺激的爆炸式風險。

房市強行摁住

中共政治局會議今次對市場和民間最大的衝擊,莫過於這個表態: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以前官方的說法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意思是允許慢慢漲。現在呢,似乎是不准房價上漲。

就在會議當天(7月31日),深圳發佈樓市新政,主要內容是三年限售、防範假離婚購房,以及限制企業買住房、管控商務公寓。深圳成為繼西安、長沙、杭州、上海後,第五個限制企業買住房的城市。

7月以來,各地房地產調控已經超過40次,刷新最近兩年樓市調控同期紀錄。

中國房市,未來會如何變?

同樣可以透過表象來看問題本質。

中國的房市早就喪失了理性,陷入了全民瘋狂的漩渦。罪魁禍首是誰?是政府(中共)。

是中央政府要房地產拉動經濟,是地方政府要賣地撈錢搞政績,是中共權貴們打造出房市這個資金池、對中國人的財富進行終極大收割。

誰能逃得脫?現在的中國,誰都逃不出房市這個泥潭。

住房,對中國人而言,已經不僅是住宅,更是炒賣的金融投資品。

房市,早就綁架了金融,打垮了實體。從賣地、建房到買賣房屋,絕大部份玩的都是銀行的錢,金融風險哪裏逃?

中國房地產總市值現在已經超過了430萬億元,是GDP(國內生產總值)的五倍,股市總市值的七倍。資金如果成規模地退出房市,金融業即刻脆斷,經濟崩盤。

實體經濟?哪怕手眼通天的長春生物,過去賣假疫苗所獲得的超高回報,拍馬也趕不上炒房。

中共央行現在擰開了水龍頭,最擔心的就是水沒放到實體經濟中,又流入房市泥潭。

因此不但房價會被嚴格控制住,資金流向房地產的渠道也會被嚴密封堵。深圳限制企業買住房,就是堵住貨幣從實體流向房市的一條通路,其它大城市可能會陸續跟從。

無論是地產開發或是個人買房,貸款未來可能不會變寬鬆,更可能會越來越收緊,貸款成本(利率)也可能上升。

如果這些操作,還阻擋不了房價上漲的話,政府的後手還多的是,例如拉長交易時間,例如議論中的房產稅。

至於說,房價會不會下跌?

從整體上看,明顯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因為房價大跌,意味著房市資金打算出逃,銀行風險飆漲,那個後果就不是遠慮,而叫爆雷。換言之,中國房市跟中共的生死其實已經捆綁在一起了:房市大跌,經濟崩,中共亡。

當然,槓桿率過高,即借錢炒房太凶的個別地區,房價有可能會適度回落。但從全國房市整體上判斷,中共所需要的,是穩住房價,即政治局要求的「遏制房價上漲」,而不是要降低房價、讓百姓能安居樂業。

所以,這次中國最高層的表態,意味著中國房市可能會被強行摁住:

房價會被穩住,能漲,但不能明顯上漲,更不能明顯下跌;買賣房屋會變難,資金進出房市會被嚴密控制,就是說,買房炒將變難,而要賣房從房市中變現錢,未來將變得更難。

中共高層經濟政策明顯分裂

7月底,中共國務院和政治局先後開會表態,在為中國宏觀政策定下基調的同時,也暴露出高層在經濟政策上的明顯分裂。

7月23日中共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中釋放出的信號明顯是更加寬鬆。

「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國常會這些表述直截了當地傳達出財政和貨幣政策要更寬鬆的意味。

然而政治局的基調,只有「積極的財政政策」,而沒有「更加積極」的提法;「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沒明說「鬆緊適度」。

如果說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政治局和國務院只是存在力度上的差異,那麼在「去槓桿」和「穩定」這些更底線的中共原則上,中共最高層的態度明顯分裂。

國務院的政策表態中,隻字未提「去槓桿」,而政治局是堅定「去槓桿」。

國常會會議通稿中,隻字未提所謂的「大局穩定」,全文總共只有四個「穩」字,講的全是經濟和政策穩定穩健;而政治局是「穩」字當頭,全文出現18次「穩」,經濟也好、政策也罷,全都是為了「穩」。

由於中共體制是黨指揮一切,所以中國經濟政策最終還得看黨的臉色。

中共最高層在經濟政策上釋放出的分裂信號,似乎更多的,是中共總理李克強個人政治觀點的流露,可能是他將自己對中共當前局勢的看法,在經濟政策上無意地流露出來一點。

很可能因為身處高位、了解信息更多,總理很清楚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真實困境有多糟糕。

更糟糕的是,作為中共最高層,他更加清楚,中國的經濟危機根源上源自中共體制,壓根就不是甚麼去槓桿等改革所能救得了的。

那麼,可能總理是個務實派,既然知道中共經濟晚期癌症,已經沒得治,還不如吃好喝好,快活一天是一天。

那麼在政策上,國務院的傾向明顯是,只要經濟能好點,該放鬆就放鬆,該放水就放水。

於是,政治局、國務院,這次似乎不同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