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正在進行中,雙方對34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互徵關稅。在這種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海外生產商紛紛遷出中國大陸,一些台灣電子產品製造商計劃將更多產品生產轉移到東南亞。

彭博新聞社8月1日報道,最近幾天,作為全球供應鏈重要組成部份,台灣一些公司表明有意實現多元化,遠離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

多家台灣電子廠家離開大陸 轉戰東南亞

向蘋果公司供應電源組件的台達電子公司(Delta Electronics Inc.)周二(7月31日)表示,正在以2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泰國一家公司,這是台達在東南亞擴大生產的前兆。

台灣美律實業有限公司(Merry Electronics Co.)為Bose公司生產耳機。美律表示,可能會將部份產品從中國南部轉移到泰國,具體情況取決於美中貿易衝突的發展。

台灣是世界上一些最大合約製造商所在地,包括iPhone組裝商富士康。這些為知名品牌生產配件或組裝產品的商家,近年來越來越多地開始遠離中國。之前離開中國的原因之一是逃避工資上漲,但目前這一趨勢正在加劇,原因是美中貿易爭端。

台灣新金寶集團(New Kinpo Group)在泰國和菲律賓製造從電腦硬件到面部按摩器等很多電子類產品,該公司告訴彭博社,特朗普對中共展開的貿易攻勢,刺激人們對自己公司的興趣日益濃厚。

避免受貿易戰波及 影響對美出口

「由於勞動力成本低,台灣公司過去曾在中國投資。但隨著中國工資的上漲,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大量湧入東南亞。」台北淡江大學經濟學家蔡明芳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正在給予台灣公司進一步的動力,以便進軍東南亞。」

數據也開始證明這一點。台灣在前六個月批准的到中國投資總額為42億美元,下降4.5%,而到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的投資在同一時期激增。

報道說,這個趨勢未來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朗普是否實施對額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 。實施的話,最終可能導致所有商品轉成從亞洲其它國家進口。但對於許多公司高管而言,離開中國的規劃已經開始。

「地緣政治和中美關係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貿易戰已經開始。」台達董事長海英俊告訴彭博社記者。

在談到泰國的收購時,公司發言人周志宏(Jesse Chou)周二補充說:「通過此次收購,台達可以增加更多的製造基地,降低全球貿易戰帶來的風險,加強其銷售網絡並更貼近客戶。」

周一,美律首席執行官Allen Huang在財報會上也表達了這種觀點。

「如果特朗普關稅將影響(我們)對美國的出口,我們的客戶希望我們能夠在不受關稅影響的地方削減成本和生產。」他告訴分析師。

他還表示,如果受到關稅打擊,「雖然競爭對手都在中國經營工廠,但由於我們在泰國有工廠,我們有優勢。我們正準備將我們的半成品從中國轉移到泰國,並在那裏完成最後組裝。」

「全球生產基地的大搬家」

在貿易戰火之際,並非只有台灣電子製造商選擇離開大陸,到東南亞擴展規模,其它產業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嘉里物流在1982年創立,據《福布斯》估計,其身價達到146億美元,是亞洲最大的船運和物流公司。

《南華早報》報道說,嘉里集團將部份生產線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其它亞洲國家,以躲避關稅。

集團總裁馬榮楷說,中美貿易戰迫使嘉里物流的客戶將他們的生產線搬到東盟的國家,或者將完成的產品輸往美國,目的是逃避美國關稅的制裁,但無論如何,這只會增加物流的運載量。馬接受南早的訪問時說:「這是全球生產基地的大搬家。」

總部位於聖地牙哥的初創公司Sourcify首席執行官勒斯涅克(Nathan Resnick)告訴福布斯:「由於最近的關稅戰,公司們對在中國生產不再感興趣。」

勒斯涅克說:「我們現在在印度、孟加拉、越南、菲律賓和墨西哥都有生產線。在中國之外,勞工成本實際上更加便宜,所以像製衣這樣有很多剪剪縫縫活兒的產品,大多數公司都已經搬出中國了。」

IHS Markit亞太經濟學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表示:「大約一半的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將面臨重大的美國懲罰性關稅。」「中國的出口領域將因此遭遇重大衝擊。」

在最近接受採訪時,特朗普前顧問班農說,白宮的民族主義政策最終尋求重塑全球供應鏈,以便更有利於美國製造業。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