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周四(7月19日)的新報告指,因中共當局施行嚴格的進口—替代政策,美對華出口在過去五年間發生了重大結構變化。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是國會特設機構,目的是監督和調查美國和中國進行雙邊貿易和經濟關係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周四公佈的新報告指出,自2011年以來,美中雙邊貿易逆差逐年增加,美國的農產品、服務業對華出口仍然強勁,但奇怪的是對華出口的大部份增長卻集中在少數「精選」製造業上,尤其是航空、半導體機械和醫療設備。

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結構並沒發生變動,仍集中在高科技和工業領域,如電腦、電子和機械領域。

USCC的報告指出中美貿易存在的新問題。一方面,因受到中國(共)保護主義措施的影響,美國的出口增長有限,尤其是在有附加值的高科技領域部門。

另一方面,中國(共)正試圖在高科技、增值部門佔據主導地位,在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冠軍的同時,也繼續限制外國公司進入自己的市場。

中共的下一代產業政策計劃,例如中國製造2025,旨在獲取高附加值領域的國內和全球市場份額,包括機器人、先進機械、新能源汽車和半導體等。

報告指,「這些被限制的領域都是美國擅長的,如果中國(共)的計劃成功,美國日後將這些產品出口到中國的機會將日益萎縮。」

美排名第一的科技智庫科技信息和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novation Foundation,ITIF)主席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上周也發表署名文章說,「中美之間的現實情況是中國(共)政府實行進口—替代政策,並限制美國商品進口,包括半導體。

該基金會長期跟蹤高科技,包括半導體產業的淨出口情況。

中共扶持國內企業出口 導致美失業和低工資

此外,中共過去主要針對國產汽車零部件、木材、金屬、紡織品和農產品給予補貼,自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這些行業的中國生產商在國內外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

以至於有些行業的中國公司已具有全球競爭力,不再像之前那樣需要政策保護。

而這些中國產品在對美國增加出口後,已對美國相關行業的就業和行業工資產生了負面影響,這已被多篇獨立的經濟論文所證實。

比如,1999年至2011年間,美國勞動力市場受中國進口競爭的影響嚴重,就業和工資都出現了下降。僅就業一項,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的預測,僅這三年期間,中國商品進口導致美國減少了200萬至240萬的就業。

此外,現實情況更是跟新古典貿易理論假設相反,美國受衝擊部門的就業和工資並沒有從其它未受衝擊的行業增長中得到抵消。

經濟學家們表示,如果沒有重新分配勞動力和增加其它行業的招聘,中國貿易衝擊的負面影響就會集中在美國的既定區域,且將持續起作用。

未來科技挑戰:如何應對中共的買和偷

USCC周四的報告說,美國政策制定者未來十年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將是採取更加「積極主動和靈活」的方式、應對中國(共)對這些高附加值行業的保護。

大紀元曾報道,中共在貿易戰和科技戰中,不敢提三件事——在未來科技競爭的發展渠道上,中共不敢提其2025計劃要靠「買」和「偷」來實現;在企業的未來「冠軍」爭奪上,中共不敢提企業是靠「拔苗」才長起來的;在深層次的經濟結構轉型爭論上,中共更不敢提百姓消費不足是因為既得利益集團佔據資源所致。

從特朗普政府的對策來看,同樣也針對的是這些方面:看管好自己的科技皇冠,謹防被盜或輕易賣掉。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周四告訴美財經電視台CNBC,中國(共)盜竊美國在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而且對此毫不掩飾。

「我們必須捍衛我們自己」,納瓦羅表示,在貿易問題上,中國(中共)與世界其它國家是「零和博弈」關係。

納瓦羅負責的貿易和產業辦公室在上個月發表《中國經濟擴張是如何危害美國和世界的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報告》,其中列舉50多項中共危害美國和世界技術、知識產權的行為、做法以及法律。

所有指控都有出處,並大多引用中共公開報告,包括大陸商業組織、智庫以及政府機構,比如:《2006年中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倡議》等。

此外,納瓦羅還透露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改革法案接近取得成果,將阻止美國的高科技「被北京買到後轉回中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