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這個出生在中國大陸的觀影者來講,世界上有兩種電影:一種是電影,一種是中國電影。

中國大陸不缺乏優秀的導演、優秀的演員以及敬業的專業電影人,但是,由於中共當局多年來實行嚴厲的電影審查和監管制度,中國電影很難成為電影。因此,我對中國大陸出現值得觀賞的電影並不抱奢望。然而,正在熱映的新片《我不是藥神》卻給人帶來了意外和驚喜。

大陸朋友傳來信息說,這幾天在微信圈和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談論這部電影。上映短短4天,票房衝破13億元,觀眾反饋以正面居多,為甚麼這部電影獲得如此好評與人們的共鳴?

第一、《我不是藥神》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毫不迴避中國社會底層民眾的苦難,把中國社會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觀眾面前。

社會底層民眾苦難引共鳴

眾所周知,在中國大陸,中共嚴控新聞與輿論,電影人也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在中共中宣部和廣電總局的嚴厲監管下,大陸電影題材有著太多的禁區和雷區,電影人要想生存,只能在為中共歌功頌德的主旋律、遠離現實的風花雪月、抗日神劇、宮廷權鬥和武打、鬧劇等題材中做出選擇。

影片一旦涉及社會現實題材,真實展現社會狀況,就不太容易通過官方的審查。也正因此,每年幾百部上映的電影中,很難出現引起普通民眾共鳴的影片,也很少有影片能大膽說出民眾心中想說的話。

《我不是藥神》做到了這一點,影片中的人物,幾乎就生活在觀眾身邊,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離死別,每天都在身邊發生著。

「他只想活著,他有甚麼罪!」

「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這些話,都是每一個生活在中國底層的民眾的心裏話;這些話,也撕下了中共宣傳媒體每日不斷渲染的所謂「盛世強國」的遮羞布。

人心向善願望仍深埋心底

第二、一部影片是否有價值,其實在於它帶給人們的價值觀。《我不是藥神》引起觀眾共鳴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影片中所表達的人性中的善良和希望。主角程勇從為賺錢而賣仿製藥(編著:「專利藥」的專利保護期到期後,可由其它廠家生產與專利藥成份相同的藥物,稱為「仿製藥」),到最後為救人而賠錢賣藥甚至不惜坐牢,這是一個人自我精神救贖的過程和昇華。人性中的善良與美好,捨己救人,這一點正是當今在中國大陸最為缺失的。雖然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因為中共幾十年來摧毀了中國傳統文化,但是,人心向善的願望,還深埋在許多中國人的心底,彌足可貴,因此共鳴。

隱藏在審查制度下的抗爭

顯而易見,影片還有兩個明顯的不足之處。其一,影片把民眾買不起藥的原因和矛頭指向了外國藥企,隱藏了中共的制度問題因素;其二、影片結尾走向了主旋律軌道:國家政府幫助解決了困難。但是,我總體能夠理解劇本這樣妥協的原因:要通過審查。

其實,這些年來,在中共治下的中國社會所發生的許多事情,都充滿魔幻,往往令人匪夷所思。許多人認為可能在電影中才能發生事情,卻每日在現實中發生著。有人戲言,在中國拍電影不需要劇本,只要按照真實事件拍攝,就一定精彩無比。因此,《我不是藥神》能夠如實展現中國社會底層最真實的現狀,就是一個成功,我們無需苛求完美。

如果更認真的觀賞會發現,編劇和導演對審查制度的抗爭,隱藏在許多細節之中。僅舉幾例:把公安局長塑造成一個半反派的角色;警察曹斌一直在自己的良心和職責中糾結,最終選擇良心。假藥販子張長林賣麵粉做的假藥,十來年沒出事,後面他賣的是有效果的走私藥,結果沒多久就被抓了;而且是警方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通緝抓到他……

《我不是藥神》眾多演員的表現堪稱精彩,這裏省略不談。

總之,《我不是藥神》是一部中國大陸電影人有誠意的電影作品,雖有不足,也撕開了中共「盛世強國」的遮羞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