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藥並非假藥,而是原研藥的複製品,通常要求活性成份、劑量、安全性、療效等方面100%與原研藥一致。專利藥的配方是公開的,專利權到期(一般為20年)後就可以合法仿製。但很多人覺得奇怪的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仿製藥大國是印度,而不是以「山寨品」著稱的中國。

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原研藥價格昂貴,但在緊急情況下會阻礙中低收入國家獲得其所需藥品。所以在1994年制定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中,允許某國出現緊急狀態(如戰爭)、非常情況(如傳染型流行疾病)、為了維護公共利益(如公共健康出現問題)需要的情況下,可以視情況打破原研藥的專利限制,給予強制生產許可。

印度也正是借了這股「東風」,在仿製藥層面,從開始的偷步到後來的規範跑,積累了比較深厚的生產仿製藥基礎,目前印度境內擁有美國FDA認證的藥廠共119家,可直接向美國出口900種藥物和製藥原料。

搜狐網「數字之道」的文章表示,中國雖然也是仿製藥大國,約有90%是仿製藥企業,但據財經網報道,2015年製藥業內人士曾表示,中國70%的仿製藥在藥效上與原研藥都有差距,穩定性差、有副作用、會導致過敏反應,有些甚至無效。患者使用廉價仿製藥的前提是要有效,中國造不出優質的仿製藥,也難怪許多醫生和患者仍然傾向於使用進口藥。

有配方不一定能仿製出優質藥

仿製雖然是在「複製」,但要與原研藥達到100%的一致,仿製藥廠也是需要研發,而且投入不菲。2011年至2017年裏,印度藥廠的研發支出已經從營業收入的5.5%增長到了9%,而印度國內兩大仿製藥巨頭Sun Pharma 和Lupin在2017年研發投入分別為3.61億和3.59億美元,佔其全年營業收入的7.6%和13.5%,而2016年,中國藥企巨頭復興醫藥的研發投入約為11.06億人民幣,不到Sum Pharma的一半,而許多專門從事藥品仿製的藥廠研發投入更少。

對於中國藥企在價格相對低廉的仿製藥方面的「懶散」表現,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恆鵬撰文表示,中國強勢的公立醫院更喜歡高價藥。說到底,患者能用甚麼藥,並不是他們自己決定的,而是由具有信息優勢的醫生決定的,而醫生能開哪些藥,還要看醫院進甚麼藥。在中國國內,公立醫療機構掌握著75%以上的藥品零售,佔據壟斷地位和壟斷定價權,而公立醫療機構又受到各種價格管制,所以就通過藥品(耗材)的回扣和各種隱形返利(拖欠藥款等)實現壟斷利潤,也就是所謂的「以藥養醫」。在這種畸形模式的影響下,公立醫院及其醫生購銷藥品和耗材時,不僅考慮療效,更考慮返利和回扣多少。於是,價格越高的藥品和耗材返利越高,公立醫院的購銷量也就越大,而對低價藥(仿製藥),公立醫院始終興趣缺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