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7月6日開打,向對方約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而美國計劃再對價值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清單祭出第二階段關稅制裁,只是實施時間未定,學者認為,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這只是第一回合,中美一定是長期對抗。
據中央社報道,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研判,美國公佈清單到7月6日生效這段期間,中美並沒有高層次的對話,尤其第一階段的清單並沒有達到中美各自目的,因為即將到來的美國中期選舉,近期應該會看到中美雙方尋求高層次對話的機會。
李淳認為,雙方也許會透過對話對目前的關稅清單作出妥協,但當美國年底(中期)選舉結束,特朗普又會考量其它而有所動作,長期來看,中美關係一定會演變為長期對抗的局面。
此前有報道說,除了去年通過的減稅與就業法案,特朗普很可能再度在中期選舉前,重申美國第一、讓美國再強大的口號外,也可能用創造就業以及指責中共掠奪性經濟行為的演講來贏得選民青睞。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也認同中美接下來還是會尋求協商機會的看法,因為美國還有更多目的要達成,如減少貿易逆差、「中國製造2025」喊卡等,既然中國(中共)目前沒有讓步,美國不可能就此班師回朝。
美國6日起對34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首波加徵關稅貨品清單,包含汽車零件、電子零組件、發動機零件、壓縮機和其它機械;第2波160億美元貨品包括石化材料、鋼鐵製品、機械、電子電機產品,預計8月加徵關稅。
孫明德也提醒,中美貿易戰不會僅止於此,單就目前的500億美元商品,美國不會以此為滿足、可以預見美國將以「擠牙膏」的方式對中國(中共)逐步進逼。
兆豐投顧協理黃國偉表示,特朗普可能會在10月揚言端出2,000億美元貿易值的產品清單,藉此在11月登場的中期選舉中,提高共和黨勝算。展望後續,黃國偉表示,未來中美貿易戰的變數恐怕持續存在,每當有新進展,就會波及台股,後續需要密切觀察中美貿易動態。
資深股市分析師林成蔭認為,美國和中國(中共)一連串的角力戰是長期抗戰,美國必須防堵中國(中共),以取得在全球的領先地位,投資人要有心理準備,中美貿易戰只是其中一個策略環節,後續可能還會有其它布局。
林成蔭分析,中國(中共)宣示「中國製造2025」行動綱領,揭示10年內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政策藍圖,而特朗普也積極啟動美國製造,為防堵壓制中國(中共),美國為首的國家,會有一連串戰略出手,意味著中美之間的角力不是在貿易戰落幕就結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