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共7月6日如期對進口對方的產品加徵關稅時,雙方距離全面貿易戰更近了一步。儘管中共表現出「無懼」姿態,但是一些在大陸經營的台商開始考慮將製造業務遷離是非之地。
據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對總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25%關稅的計劃開始生效,中國(中共)表示會進行反制,對美國產品加徵等量報復性關稅。
台灣與大陸的緊密經貿關係,以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使台灣難免在一場貿易戰中蒙損。
台灣師範大學的政治學教授范世平說,兩岸的經貿關係仍非常緊密,大陸也是台灣的最大市場,很多零元件是由台灣提供的。
他說:「如果中美貿易戰發生的話,可能就影響到台灣的零元件銷往大陸的機會。」
台灣方面估計,2017年有近5萬台商在大陸投資。范世平說,很多在大陸的台商將會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范世平說:「另外很多台商在大陸投資,那他們也會受到這一波的影響,因為他們可能出口到美國去的產品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我覺得這方面的影響會是蠻直接的。」
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在今年4月發佈的一份亞洲新興經濟展望報告中寫道:「任何因貿易緊張升級導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顯著下降,都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其中不僅有中國,還有向中國出口大量中間產品的台灣和馬來西亞等國。」
在中美貿易戰的陰影下,一些台商開始考慮是否有必要在中美貿易糾紛出現惡化跡象時,將他們在中國的製造業務遷離中國大陸。
台商山姆・王12年前在深圳投資了一家生產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的半導體廠。他的企業生產的晶片主要銷售給中國大陸的公司,那些公司的產品則最終銷往美國。他對《南華早報》說,一些在大陸的台商對中美貿易糾紛的最新發展感到憂慮。他擔心大陸可能會減少購買台灣製造的零元件。這位台商說,他已經削減了在大陸的投資,把一些生產設施轉移到了越南或印度。
在特朗普政府啟動的第一批加徵關稅的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中,晶片佔2.5億美元,但這次特朗普對中國(中共)的關稅挑戰,針對的是中國(中共)為在一些高科技領域成為未來領先者而制定的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
特朗普政府擔心中國(中共)在貿易上的不當行為將使美國在未來重要的產業領域居於不利地位。
此次關稅是特朗普去年令貿易代表對中國(中共)強迫美國公司轉移技術所進行的基於《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公平貿易調查得出結論後所採取的貿易制裁行動。特朗普對中國(中共)不當貿易行為的挑戰雖然得到廣泛的支持,但其以關稅制裁的做法卻引起強烈的爭議。中國(中共)表示,將對特朗普的關稅進行等量關稅報復,美國的農產品部門將在這次關稅戰中蒙受巨大損失。
特朗普還計劃限制中國(中共)的投資,尤其是對美國技術公司的收購。美國對於中國投資持有越來越不信任的態度,正在以擴大外國投資監管機構的權力加強投資安全審查。
台灣在晶片業上的優勢也使其成為工業間諜活動的新的目標。近年來高科技領域的工業間諜案增多。
台灣的晶片製造業使其成為全球供應鏈中重要環節。范世平說,台灣對高技術產業的間諜活動非常重視,也加強了這方面的調查力度。
不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美貿易糾紛的走向其實還處於隨時變化的狀態,因此不必急於將製造部門轉移到大陸以外。
凱投宏觀的中國經濟研究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說,美國實施的關稅僅針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那只是中國出口產品總額的1.3%,因此從宏觀層面看,不會對中國或者台灣造成顯著的影響。
埃文斯−普里查德說:「對於(關稅)所針對的產業而言會是個壓力。但是從規模上關稅還是比較小,我們不認為將會有很大的變化。」
將業務從一個國家遷移到另一個國家代價不菲。埃文斯−普里查德說,廠商在確信針對它的關稅將會長時期存在時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他認為,目前可留意政治風向,包括美國今年的中期選舉結果等。此外,台商初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避險,例如將產品出口到台灣,再由台灣出口到美國。他說,多數廠商應該會採取這樣的動作。
另一方面,台灣政府或樂見台資因此撤出大陸。范世平說:「這樣的話就使得他當初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似乎就更是高瞻遠矚了。國民黨一直強調兩岸的經貿交流,蔡英文政府強調要減少對大陸的依賴。現在的情況剛好就符合蔡英文她上任以來的基本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