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全世界都摒住了呼吸,大家關注美國7月6日對中國商品啟動首輪加稅制裁行動,是否真的正式開始。由於美國和中國有12個小時的時差,最後的談判是否能夠達成某些妥協,是關注的焦點。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糾紛,是會被限制在某個規模和範圍,還是會蔓延成一場全面「戰爭」。如果是後者,可能將引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其影響不僅是中美兩國,而必定波及全球,如香港和台灣這樣的地方,那更是不在話下。
中文媒體的報道和評論,仍然把美國人啟動貿易戰的動因,歸結為特朗普本人的性格,以及美國政治團體的政治需要。本欄曾經多次分析過,這顯然是沒有看到世界局勢和大國博弈的趨勢變化之處。中美兩國的關係,以其大端來說,過去四十多年基本可以歸結為全面戰略合作關係。自從基辛格和尼克遜訪華之後,這種關係延續至現在,已經整整47年時間。
如果把1971年視為中美關係的一個轉折點,那麼另一個轉折點,實際上今年已經出現。因為本欄曾多次分析過,所以具體分析這裏不再贅述。
我更關注的是中美關係會惡化到甚麼程度。
大約90年代中後期,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曾經就台灣海峽問題提出過一個長篇的報告,其中很多內容非常有意思。記得該報告分析了中美兩國的制度結構特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是,如果美國要戰爭,就必須打一場中高烈度的全面戰爭。
雖然現在兩國面對的不是熱戰,而是較為「冷」的貿易戰,但該報告中的某些論點仍然成立。如果按照同樣的邏輯,美國對付中國的方式,可能更傾向主動挑起一場高烈度的全面戰爭,只不過這是一場貿易戰爭而已。
事實上,在經歷了初期的高調反擊,之後又轉為酥軟口氣的低姿態,甚至在美國國防部長訪問北京時打出了「中美友誼長存」的大橫幅,但現在中國已經越來越意識到中美貿易糾紛似乎不是一場偶然的「遭遇戰」,而會更像是一場大型的戰爭。
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世界老大的美國實力和影響力逐步下降,而世界老二的中國實力和影響力逐步上升,對老大來說,必然選擇在實力和影響力仍然具有很大優勢的時候進行決戰,以遏制這個趨勢的繼續。
不過,這個邏輯只是一個結果,最關鍵的原因,是老二正在惡意地處心積慮而又無所不用其極地削弱老大的實力。當美國認為這個威脅需要嚴肅地面對的時候,上述邏輯便成為優先策略。
在時機上,現在對美國也是一個好點。中國製造業和科技發展正處於大軍半渡,和周邊國家關係陷入僵局,國內經濟因為轉型而進退失據,內部政治則緊張而充滿不確定性。
這正是我們認為,現在這個世界正處在一個周期的結束,和另一個周期的開始。大家自求多福吧。◇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