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教授于鴻君就大學生就業問題撰文建議中共當局啟動「新時期上山下鄉工程」,遭到輿論抨擊。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發起的「上山下鄉」運動被指是變相勞改。

大陸媒體7月3日刊登了于鴻君的文章《建議國家啟動「新時期上山下鄉工程」》,文章稱,當前,受金融危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

文章建議,選招200萬大學生到農村任教師、醫護人員、農業技術員、公共服務人員和「村官」,每批期限2年,期滿可以返回重新參加畢業分配。

作者給出的理由是,大學畢業生缺乏了解農民的生活生產方式。

資料顯示,于鴻君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現任北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兼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負責意識形態。

于鴻君被指是「文革餘孽」

北大教授建議中共重啟「上山下鄉」的報道,引發輿論廣泛抨擊。

大陸傳媒人朱達志發表文章說,在某個刊發于鴻君教授文章的公眾號留言裏,網民的批評可謂相當犀利。很多人納悶,于鴻君為甚麼要寫這篇吃力不討好的文章呢?文章說,「文革」早已被徹底否定,與之「配套」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當然也早已成為執政黨的「不良資產」,他作為院長,對此應該是心知肚明啊。

天涯社區網民「走勢之時空概率」評論道:「閉門造車,想當然,脫離實際的所謂學者確實可笑。他們不知道現在偏遠的農村走出的一般院校大學生都很難找到工作?」

網民「泉水泉泉」發帖說:「這教授有毛病,大學生大多沒有社會經驗,怎麼幫人脫貧?」另有網民寫道:「我想那個『叫獸』應該還不至於愚蠢到發表這樣愚蠢的觀點,可能是奉旨發表,用來測試民間反應。」

還有網民表示:「北大這一天天都出的啥么蛾子啊?這兩年,北大的三觀,直落糞坑不忍直視,可惜了學生。」「文革餘孽一直在台上懷念從前,不忘初心呀。」「這廝知道,他和他的家人是不會上山下鄉的。」

「上山下鄉」被指是變相勞改

「上山下鄉」運動,是指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共組織城市知識青年(簡稱「知青」)到農村定居和勞動的政治運動。1955年,中共前黨魁毛澤東要求組織中學生和高小畢業生到農村去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

中共官方指定「知識青年」勞動居住的地方,通常是邊遠地區或經濟落後、條件較差的縣。但同時,一些幹部子女通過參軍等方式避免了去「上山下鄉」,或者到諸如北京郊區這樣的地方落戶。

據估計,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後經歷25年,知青總數達2,000萬人左右。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沒有一家不和知青下鄉聯繫在一起。

到70年代後期,還曾出現了大規模的的抗爭,知青們通過請願、罷工、臥軌甚至絕食等方式的抗爭強烈要求回城。1979年後,絕大部份知青陸續返回了城市,也有部份人在農村結婚「落戶」,永遠地留在了農村。

有觀點認為,這場運動是對人民的愚弄和變相迫害。林彪之子林立果等起草的反對毛澤東的綱領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紀要》認為,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變相勞改。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