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百年流轉,澳門的哪吒信俗源遠流長,百年來澳門雖然歷經多元文化的「洗禮」,但中華傳統的根猶在,年代悠久的歷史建築見證著百年變遷,民間信俗寄託著老一輩人對傳統的崇敬,亦是凝聚社區的重要紐帶。澳門「哪吒誕」近年來恢復一年一度的賀誕活動,兩間古老的哪吒廟在黃曆五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今年為6月29日至7月1日)期間的賀誕活動熱鬧非凡,以兩間廟宇的巡遊活動最令人矚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及遊客駐足觀看。
腳踏風火輪、手執兵器的哪吒太子是中華文化中令人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而歷史上記載其輔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黃曆五月十八日為哪吒太子的千秋寶誕,澳門兩大廟宇——大三巴哪吒廟及柿山哪吒古廟均舉辦盛大的賀誕活動,澳門哪吒信俗更於2015年成功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澳門重要的民間信俗之一。
大三巴哪吒廟巡遊賀誕 遊客稱讚
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自黃曆五月十六日起一連三日舉行「戊戌年哪吒太子寶誕」大型慶祝活動,包括上演神功戲、搶花炮、大型巡遊、盆菜宴與澳門及離島各區巡遊採靑。
在賀誕活動中,最受市民及遊客矚目的是五月十七日下午的搶花炮與哪吒太子寶誕飄色巡遊活動。在大三巴牌坊下,多發花炮一飛衝天,象徵著好運與平安,眾人簇擁,高舉雙手搶炮,盼獲花炮以寓吉祥。搶炮儀式結束後,近千名表演者組成的25支巡遊隊伍,自大三巴牌坊前出發,沿著賣草地街、板樟堂街緩步巡遊至議事亭前地,沿途不少市民、遊客駐足觀看,場面熱鬧。
來自印度的遊客Praveen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澳門觀看民俗巡遊活動,覺得非常新鮮,澳門的民俗文化令他印象深刻。今年已經87歲的王婆婆是本地居民,觀看巡遊時她高興得手舞足蹈,不停拍掌叫好,她分享,自己幾乎每年都出街觀看巡遊,體驗熱鬧的氣氛。
在大三巴牌坊右後側的哪吒廟,約建於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根據《澳門百科全書(修訂版)》記述,當時澳門出現瘟疫,罹難者眾,有善信夢見有腳踏風火輪的神童在大炮台山上以溪水施法,居民上山取水飲用後疫病漸除,之後在此地建廟,從此開始了哪吒誕中的「撒聖水」習俗。
柿山哪吒古廟巡遊 傳統古樸延傳統
哪吒誕正日,座落於柿山連安圍與連安後巷之間的柿山哪吒古廟亦有熱鬧的「哪吒太子聖尊巡遊」活動,當日哪吒太子行身在金龍護法、仙女散花等護送下,端坐於鑾輿(轎子),自古廟出發,途經水坑尾、新馬路、營地大街、以議事亭前地為終點,並舉行祈福儀式後返回古廟。哪吒古廟的文物「鑾輿」,精美木雕漆上金箔,為光緖廿九年(1903年)由澳門泰昌店所造,如今已不便出巡,收藏於廟中,並在哪吒誕期間,在民政總署的哪吒信俗物品展中展出。
哪吒古廟約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所建,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古廟原為一金字頂形的神龕,構築在一塊天然麻石之上,相傳哪吒腳踏風火輪在此顯靈,故稱「顯靈石」。古廟後於清光緒廿四年(1898年)重修,建造方亭,立碑命名,據當年的石碑記載:「柿山古廟,倡自清初。建立以來,威靈日顯。」據當地居民分享,「顯靈石」附近地勢崎嶇,容易絆倒,但神奇的是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跌倒,都無人釀成大礙。
今年榮獲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鄭權光先生自幼參與賀誕活動,六歲起扮演哪吒仔出巡,後參與抬「鑾輿」多年,早前因時局原因活動停辦多年,直至1996年鄭先生重組值理會,與街坊一起熱心出錢出力恢復傳統,令傳統習俗得以延續。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