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中美貿易衝突折射的是中美關係近40年來的矛盾累積,雙方已從過去的戰略合作轉為戰略競爭關係。那麼在此背景下第二輪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的新進展,其背後隱藏了哪些大國博弈?
中美貿易衝突與其說是到特朗普上任後爆發,不如說曝光了近40年的中美矛盾。經過這些年的合作與接觸,中美兩國的經濟關係已變得越來越掩蓋不了分歧。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費和中國研究項目主任張克斯(Christopher K. Johnson)日前撰文說,美國過去近40年來一貫強調的跟中國(共)接觸的政策都收效甚微,「這是相當數量的美國官員、政策分析師以及記者得出的普遍結論」。
在近5個月中美互徵關稅的壓力下,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於本周再次在華盛頓與美官員進行第二輪貿易談判,為中美緊張關係滅火。雙方在達成「聯合聲明」的背後隱藏了哪些大國博弈?
貿易談判信息寥寥 美總統接見或暗示有進展
本輪中美會談對外釋放消息不多,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在白宮接見劉鶴,根據當日白宮發出的聲明,美國官員和中共代表團參加了與特朗普總統在白宮的會晤,當天的會談是中美貿易討論的一部份。聲明稱,「美國官員轉達了總統與中國建立公平貿易關係的明確目標。」
中共黨媒新華社的通稿稱,特朗普在接見劉鶴時表示,中美應重點在能源、製造業領域加強貿易投資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和市場准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周五(5月18日)表示,中共在減少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上「滿足了我們的許多要求」,包括中方提議削減2,000億美元中美貿易順差,可能增加對美農產品、能源產品進口。
但在中共竊取美知識產權這一關鍵問題,雙方並未取得更多進展。到截稿前,中美官方都沒有釋放更多的消息。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據了解中美談判情況的人士透露,中美第二天談判中,中共政府同意增加購買美國商品和服務,但抵制美方提出的將對美貿易順差減少一半以上的要求。
知情人士表示,中方十分謹慎,不願意承諾具體的購買規模,但希望想辦法緩和兩國貿易緊張關係。中美貿易摩擦近期已導致全球市場緊張。
財經媒體CNBC引用不具名的美政府資深官員的話說,中美貿易協定已現雛形,雙方確定了「目標」,但現在還不能保證是否會簽署協議。目前,雙方在談論降低能源和農業行業的關稅。
美方面對貿易優先順序選擇
在貿易談判中,中方最頭痛的就是不知道美方想要甚麼,覺得美方給出的是移動目標。在第二輪談判之前,美國談判目標存在優先順序選擇問題。
張克斯分析說,美國面臨兩個方面的選擇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應該主導向前還是向後看。向後看就是聚焦過去幾十年中,美國傳統製造業就業機會流失到中國以及美國相關行業的變動。向前看就是未來知識經濟(特別是服務業)以及有關中共盜用美國核心知識產權(IP)和信息技術(IT)的相關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戰術目標(減少雙邊貿易赤字及其相關工具,如關稅威脅)與結構性目標(應對中共產業政策、將其作為未來行業的競爭對象,考慮加大美國投資或簽證限制等政策限制)。
也因為這兩個問題,美貿易代表團出現兩個主導方向: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與白宮貿易和工業政策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專注向後看和結構目標,而財政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更關注向前看和戰術目標。
張克斯認為,目前要實現美方的兩大導向——向後看和戰術目標以及向前看和結構目標都存在自身的難度,可能最好是雙管齊下(雙軌制)。白宮先努力在向後看以及戰術目標上達成共識,同時在未來幾輪對話中把握向前看以及結構目標進行討論。
換句話說,美貿易代表團可能短期在優先序選擇上存分歧,但並不影響共同宗旨,解決長期的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未來會如何?
外界認為,如果美國政府跟中方達成貿易協議、以告勝利,並在未來長期角逐的領域中對中共放手,那一定會被認為,這種做法對美國來說是筆「壞交易」。
雖然不能忽視以赤字為重點的關稅爭議無論在中國、美國還是全球範圍都引發了極大焦慮,談判雙方都有壓力避開關稅戰,以及減少經濟損失;但在更長時間裏,雙方通過談判取得的暫時穩定能持續多久,很可能仍取決於後續在結構目標以及未來發展問題的談判進展。
張克斯表示,如果說關稅減免討價還價是「創可貼」,而不旨在真正解決產能過剩等問題,那麼這筆交易就不會持續太久。
他表示,特朗普政府指出的中共在貿易上的不公平做法以及違反競爭的貿易措施都說對了,他希望特朗普政府在具體實施時更要看準時機,了解中共國內的形勢或能讓美方獲得更有力的談判槓桿。
比如,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4月初,出席新成立的中共中央財政和經濟事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言,強調打擊國內金融風險,要求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去槓桿化。同時,新任中共央行行長易綱也表示,中國接下來要放鬆資本管制。
張克斯認為,中共不可能處理國內這些非常緊迫的優先事宜,同時又能應對美國對華出口形勢造成的巨大不確定性。
他說:「如果中共真的(在貿易上)選擇對抗美方,它將事與願違。」
Nikko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戰略師威爾(John Vail)日前也在《福布斯》上撰文說,他估計中方會讓步。
他說,中共可能意識到,現在它離贏得貿易衝突還差得遠(它很可能被切斷基本生產投入和被阻止參與全球技術標準),以及承受這些衝突後果引起的內部政治動盪,有可能會挑戰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貿易衝突折射中美關係大背景轉型
1997年,中美關係被稱為「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2011年演變為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再到2012年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到特朗普上任後,2018年1月,美國防部出台的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中,把中國(共)定義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掠奪性經濟體以及修正主義(馬克思主義)國家,完全不同於過去的中美關係界定。
張克斯表示,有兩個現實原因增加了現在的中美關係緊張。首先,中共使用強硬的工業政策補貼國內生產商,一方面巨資投入,另一方面不斷增加對在華外資企業的監管,這些做法已經疏遠了其重要的傳統盟友——美國以及其它國家的商業圈人士。
在美國政府考慮對中共不受歡迎的政策提出行動時,中共這次沒有那麼多「朋友」發聲呼籲美國政府克制。有充分證據表明,至少美國工商界的一些成員,尤其是傳統製造業的成員,一直在支持特朗普對中共強硬。
「中國(共)如今在華盛頓沒有那麼多朋友。」駐上海的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會長賈瑞特(Ken Jarrett)15日告訴福布斯。
他說,美國在重新考慮早期有利中國的貿易政策對美國本身經濟發展帶來的阻礙,而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被視為應兼顧考量經濟和國家安全兩方面。
近40年中美政界接觸失敗的根本原因
張克斯認為,在中美貿易第二次談判時,回顧過去近40年的中美關係切合時宜。
從越南戰爭後,美國領導人已經意識到中共未來將是像蘇聯一樣的戰略威脅,但他們採取的跟中共合作戰略現在看來近乎無效或效果有限。
張克斯表示,過去美國政府中「天真的」資深政策決策者和大多數中國觀察專家都被中共領導人所蒙蔽。「中共領導人把美國主導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融入對話,但它們一直有一個秘密總計劃,就是顛覆這一秩序,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首要地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另一位研究員格林(Michael Green)在所著新書(By More more Providence)中對美國過去的亞洲戰略進行了梳理分析。他認為,美國政府可能過度相信,經濟繁榮會給中國至少帶來更多的開放,但同時他們也普遍接受了一條「隱蔽規則」——中共從來不會自願改變政治體制,這已成為歷屆美國政府接受的並認為也許不應該把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作為美國的直接政策目標。
張克斯表示,最佳的政策方法源自於大家共同分享和珍惜的價值觀。他一語雙關地說,重塑中美關係需要通過「窄門」。(註:窄門(Narrow Gate)出自《聖經》,耶穌告誡信徒:「你們要進窄門」,原意是引導永生之門需要選擇非常難的門和路走才行,現在也被比喻為艱難選擇。)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